华东政法大学校名题字是什么字体

如题所述

      行书舒同老先生的字体。

  舒同 (1905.11.25~1998.5.27) ,男,字文藻,又名宜禄。江西省东乡县人。书法大师。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6月在家乡与进步同学成立"金兰同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8月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抚州),与李井泉等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积极研读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年发表《中华民国之真面目》,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所谓"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虚伪性,表现出为国为民追求真理、伸张正义的革命精神。

  书法成就

  舒同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和开拓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席,后任第2届、第3届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毛泽东主席赞扬他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是当代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师。

  “七分半”

  舒同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他自幼喜爱书法,5岁学书,14岁即有乡誉,被誉为“神童”、“东乡才子”。曾系统地临过古代碑帖,师法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但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变,并注意取其精华,大胆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创立了著名的“舒体”,备受海内外推崇。他的书法,宽博端庄,圆劲婉通,用笔老重,藏头护尾,点划润厚通畅,别具风格,是现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所谓舒体,就是从“二王”入手,以颜、柳之楷为本,取各家各体之长,使圆浑之劲,用藏锋之功,寓巧于拙,借古于今,创独特风格,立“七分半”字体。这个“七分半”,可以说是舒体字的精华,既结体上楷、行、草、篆、隶五体各取一分,风格上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合称“七分半”。

  “七分半”字体充分反映了舒体字的深厚基础和面貌特征。应当说,舒体字的形成,不只是艰苦的书艺探索,更重要的是意志和毅力的磨练。舒同的墨海生涯从14岁在乡间小有乡誉时起,直至93岁病逝近80个年头,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管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十年浩劫”的动乱,不论是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罹难挨斗的“牛棚”里,他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始终没有中断艺术研究和临池实践。舒体浑圆有力,外柔内刚,宽博端庄,雍容大方,以其特有风格,体现革命风云、将军气度,深为人们珍爱。当今,舒体已被输入电脑,广泛用于报纸、刊物、电影、电视,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舒同参加红军后,一直在团、师搞宣传工作,在紧张战事之余,潜心书艺,寄情翰墨。随红1军团长征到陕北时,一路上书写大幅标语,弄得身上全是石灰,衣服上也烧了好多洞。在行军途中,没有纸笔,舒同就捡了树枝在地上划拉;骑在马上,也用手指头在裤腿上划拉。有一次被毛泽东看到了,就笑着说:“舒同,你成了马背书法家啦。”从此,“马背书法家”的美名就传开了。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边区政府管辖的旬邑县时,为团结抗战,中共拟请当地一位前清翰林出任边区参议员。那位老夫子说,“我和没文化的人谈不来”,拒绝参加。毛泽东知道后,就让舒同以中央名义给他写一封信,宣传我党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位前清遗老读了信后连声称服:“字美文雅,想不到共产党内也有人才啊!”随即出山参政。


  1936年延安创办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负责筹备的同志请求毛泽东写校牌。此时毛泽东正在忙于撰写《实践论》,一时抽不出空,便向来人推荐:“你们去请1军团的舒同写吧,他的字写得很好哩!我很欣赏。”就这样,时任红1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奉命书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牌,还写了大门左右两边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从此舒同的名声便驰誉全党全军了。

  何香凝说过:“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我更喜欢舒同。”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舒体,书法家叫舒同,现在好多大学名字都是他的字体,比如华东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现在还有新舒体,笔画稍微粗一点
舒同先生是前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幼年曾有过写砖划沙练字的经历,后来参加革命,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极其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仍然临池不缀,锲而不舍地研习书法艺术,被誉为“马背书法家”,毛主席称他为“党内一枝笔”。

新中国成立以后,舒同长期担任国家高级领导职务,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自成一体的著名书法家。舒同的书法师承颜柳,用藏锋之功,运圆浑之笔,寓巧于拙,宽博端庄,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被推崇为“舒体”。 八十年初,他倡导成立了中国书法协会,并被推选为首任书协主席。舒同一生写过的书法作品不计其数,但自己手中却一幅也没有留下,就连他在“文革”中被迫抄写的大字报,也每每被人连夜揭走,足可见“舒体”在习书人心中的地位。 这几年“舒体”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流行起来了,这是因为“舒体”已经被做成了电脑字库的缘故。

1992年,北大方正(当时的北大新技术公司)考虑到电脑字库中除了传统的宋、黑、仿、楷、隶书、魏碑、行楷等以外,就是海外引进的字体,如琥珀、综艺、超粗黑等,还没有一款是国内利用电脑技术开发出来的创新字体。于是决定制作“舒体”这样一款体现中国传统书法风格的字体当时。因舒同年逾九旬,身体不好,不能亲自写字稿。所以舒同指定由山东省、著名书法家孙志浩来写。孙老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离休老干部,习写“舒体”字有几十年的功底。尽管如此,他为了完整地写出舒体的风貌,亲自赴京了解电脑字库的工作流程和特点,严格依要求书写字稿,有的字反复写了十几遍,其认真求实精神可见一斑。 字稿写好后,方正又经过整理、熨裱、扫描、拟合、修字、测试等多个步骤,历时两年多才完成。“舒体” 是国内第一款直接从书法移植到电脑字库的字体,所以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大用户和书法界的欢迎,现在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用得非常多的字体之一。

在一片赞扬声中,原作者孙老并不太满意,他认为自己对电脑字体不太了解,写的字笔划偏细,出大标题或表现严肃内容的效果不理想,并表示有时间再重写一幅。几年后他重新构思,几经尝试,又写出了一幅“新舒体”字稿,和前一幅字相比,笔划加粗,更显出浑厚深沉,古朴苍劲之势跃然纸上,在结构和笔意的处理上也表现得更加成熟和自如。现在,这一款“新舒体”也已经由北大方正开发制作完成了,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仔细看一下两款字的差别。

参考资料:http://download.enet.com.cn/downloadfont/pingshuo1.s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18
去问提字的人
第3个回答  2009-08-10
哇,这个有点难度,我试过在文档里编辑,终究还是没有成功,哎...哪天你知道了也通知我下,谢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