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一物理题

通过研究得到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Ep=(k*x^2)/2。 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请利用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计算下列问题: 放在地面上的物体上端系在劲度系数k=400N/m的弹簧上,弹簧的另一端拴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上,如图所示。手拉绳子的另一端,当往下拉0.1m时,物体开始离开地面,继续拉绳,使物体缓慢升高到离地h=0.5高处,如果不计弹簧重和滑轮跟绳的摩擦,求拉力所做的功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 图: http://hiphotos.baidu.com/%C8%F4%CA%C7%B7%E7%C7%E1/pic/item/b44815df72c7fb3a632798de.jpeg
要详细过程及答案~~~~~~要详细过程啊~~~~ 谢谢了~!

先求弹性势能Ep
0.1m为弹簧伸长量
Ep=(k*x^2)/2=2J
再求拉力做功
有两部分
W1为变力做功用功能关系解释 : 拉力做功变为了弹簧的弹性势能
则W1=2J
W2为恒力做功,且是缓慢拉升,物体受力平衡拉力F=mg,而mg=kx=40N
则 W2=FX=40N*0.5m=20J
W=W1+W2=22J
很高兴能回答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8
取水平面为势能零点,情况一中在h高处的机械能总和为mgh,即滑下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情况二中在h高处的机械能总和为mgh+(mv^2)/2,即此情况下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mv^2)/2,由于AB=BC,有题可知物体质量未变,则在水平面水平面上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即两段摩擦力做功相同。
有上述两个功作差渴求的BC段的摩擦力做功为(mv^2)/2,所以两段总和为其二倍,即mv^2(AB+BC).情况2中的原有机械能与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值作差,得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值mgh-(mv^2)/2。
即:BC段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v^2)/2
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mv^2)/2
第2个回答  2020-03-31
A答案有3个要素
1,0-1秒,甲减速,
2,1-2秒,甲不动
3,2-3秒,甲匀速直线运动,
X-T图,X是移动距离,T是移动时间
距离除以时间等于速度,
你能理解答案D,就证明你知道平均速度=6米/3秒=2米/秒
那么我们倒着看,
2-3秒,甲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速度没变
1-2秒,甲是水平的直线,那意思就是甲没动,过了一秒,移动是等于0
0-1秒,甲逐渐变得平滑,斜度逐渐变成水平,证明就是在减速
第3个回答  2020-04-07
不可以,电动机运行时由于存在感抗,等效电阻要比静止时的线路电阻大很多,应该用P=UI导出的U=P/I求电动机运行时的电压。当然,只要你能算出等效电阻的话也可以用那个公式(那是纯电阻电路的公式),不过这个难度有点大……绝对不推荐!
第4个回答  2020-06-17
分析:
1、甲物体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为甲物体重力的一半,设为G1,同时设甲物体与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2、乙物体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从题意看,甲物体并未滑动,所以乙作变速圆周运动。在整个摆动过程中,乙物体始终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这两个力,某时刻绳子拉力减去重力在绳子方向上的分力等于该时刻的离心力(mV^2/R),m为乙物体质量,R为拉着乙物体的那段绳子,V为某位置时的速度。
3、乙在最高点(偏离竖直方向60°)时,重力在绳子方向的分力最小,为mgcos60°=1/2mg,而此时乙物体的速度为零,绳子拉力就等于重力分力,也就是说甲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T1=1/2mg=1/2*1*10=5N
4、乙在最低点时,重力分量就等于重力,速度也达到最大,这时,绳子拉力最大,为重力加离心力,也就是对甲物体的拉力最大。
根据
1/2*mV^2=1/2mgR(机械能守恒)
T2=mg+mV^2/R=mg+mg=2mg=20N
5、综上所分析,结合“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恰好未滑动”的条件,可知,乙在最高点时,甲物体的下滑力(重力分量)等于T1+f;乙在最低点时,甲物体的下滑力=T2-f
T1+f=T2-f
f=(T2-T1)/2=7.5N
6、设甲物体质量为M,则下滑力的MgSin30=1/2Mg
则,1/2Mg=T1+f=5+7.5=12.5
M=2.5Kg
所以
ABD是正确的
第5个回答  2020-05-29
这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简协运动
在简协运动中震子最快的时候是在平衡位置
所以先找平衡位置
就是2液面相平时
的时候
他与最高位置的高度差为h/2
w1=mgh
w2=1/2mv2
代入:mgh/2=1/2mv2
gh=v2
v=√gh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