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火枪就已经广泛配备到军队了?

宋、元、还是明、清?

  以下是明代正规军的装编表, 由金观涛的<<开放与变迁>>中, 节录於<<皇明经世文编>>

  "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步枪
  大连珠炮200 杆, 合用药675 斤.....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 可能是机枪, 或是连发多管火箭
  手把□400 杆..... 手枪
  盏口将军160位... 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 "
  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

  整理以后, 会发现明代的部队十分机械化--
  一个5000人的营有:
  1000 骑兵
  3600 步兵(全配火器)
  400 炮兵(每人一把防身用手枪, 管160门野战重炮, 及 "大连珠炮" 200门 )

  别以为这个装编表是后人追记的, 这是1550年左右的曾铣所记。

  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装备火铳。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已成为军队的一个兵种。

  明朝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今河北迁西县西北)练兵时,编练的水军营、步营、骑营、车营、辎重营,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

  左右。其创建的车骑营中的战车部队,简直就是类似于现在装甲战车部队:车营编官兵3100余名,佛朗机炮256门,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可以终曰不停;骑营编官兵约2700名,装备有60门虎蹲炮。

  因此在明朝前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成本大大提高(死人太多,收获太少),以至于可以说是亏本买卖,蒙古就因此而衰落。明朝末期,明军和倭军在朝鲜所进行的战役中,明军的火器质量和使用水平就高于倭军。当时倭军和朝鲜军都甲胄齐全,十分精良,而明军却有不少连盔甲都没有就上战场了。朝鲜军队开始很吃惊,以为是明军神勇,其实是明军多使用火器,在火器的时代,盔甲反而是起不到作用的累赘。

  明朝前期正规军的装编表: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斤;

  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朝后期车营编制的详细资料(孙承宗和戚继光)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

  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

  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

  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关于偏厢车的记载:

  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明军装备的鸟铳并不多,主要以连发近战的

  3眼枪为主。这是因为明军大量装备远射程的火炮(数量快赶上现代装甲师啦!),所以所以对单兵火器的射程并没有太高要求,只要火力够凶猛就行,明军才会创造出三才阵等适合火器的诸兵种合成作战阵形。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资料,可能是写在兵书里,将要计划实施的,现在仅供参考:

  车营:战斗兵2048人;

  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

  全营官兵共3109人。

  装备:佛朗机256挺(佛朗机手768人);

  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

  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

  以上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64.2%;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步营:战斗兵2160人;

  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

  全营官兵共2699人。

  装备:鸟铳1080枝(鸟铳手1080人)。

  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一、3眼枪射击完毕后,可以拿来当锤使用;二、明军的鸟铳均负有一个枪叉,和欧洲同时代的火绳枪相同,技术参数差不多,可见威力不小;三、明军三才阵中,有一种骑兵叫“跳荡队”,估计是使用 3眼枪的骑兵部队;四、明军大量使用火器,因此骑兵和军官均装备轻型铠甲;五、明军骑兵装备火器比例达到 48%左右,设想如果有大量骑兵突然冲出施放火枪,一般的军队是难以抵挡的;六、明军骑兵装备的鸟铳数量极少,主要装备的是连发多管型近战火枪。七、戚继光认为鸟铳也适宜骑兵使用,因此推断戚家军的火枪骑兵应当是以枪法准确著称;八、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建制应该更接近朝鲜壬辰战争时期的明军,孙承宗在戚家军战术的基础上创建的车营编制比例和现代的装甲师已无区别,是在平原地区和骑兵作战的利器;九、袁崇焕的直属部队——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皆装备有
  5眼火绳枪,其火力突击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

  孙承宗车营的详细资料之二:

  全营兵力:各级军官127名;

  骑兵、步兵、传令、杂役等5988名;

  辎重车夫512名。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

  准迎锋车256辆;

  辎重车256辆;

  装备战马:官马296匹;

  兵马3024匹。

  驮运畜力:火器驮驼32只;

  火器驮骡120头;

  辎重车驾牛256头。

  装备火器:大将军炮16门;

  灭虏炮80门;

  佛朗机256挺;

  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装备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

  大弩256张;

  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

  火箭7680枝;

  大棒256条;

  藤牌256面;

  腰刀5888口。

  装备甲胄: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骑传令兵);

  车正128副;

  管队臂手97副;

  车正臂手128副。

  后勤部队详细资料:

  人员编制:内将官1,中军1;

  军车兵30人;

  杂役兵254人;

  车炮兵1622人;

  全营共1908人。

  装备火器:车载佛郎机160门(每门3人);

  鸟铳640枝(铳手640人)。

  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

  驾车用牛256头。

  杂项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

  绳桩96条;

  拒马枪256条;

  火兵尖担256架;

  火镰224把;

  灯笼354个;

  铁楸736把;

  铁撅496把;

  镰刀1216把;

  斧头128把;

  凿子128把;

  铡刀240口。

  粮草辎重:米200石;

  黑豆500石;

  淇子299石4斗;

  炒面299石4斗。

  锣锅500口;

  铁锅256口;

  水袋500个;

  水桶256口。

  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曰之用。

  水兵营资料

  人员编制:每营编2哨,共510人。

  战船火器:大、中、小战船10艘;

  大将军炮4门;

  佛郎机40门;

  碗口铳30门;

  喷筒500个;

  鸟嘴铳68支。

  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步枪、大连珠炮200杆,合用药675斤;盏口将军160位(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可见明朝军事实力很强,有重炮,有很多使用火药的攻击武器。可以看到,明军装备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比起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弓箭刀枪的清军,差距极大。人数方面,明朝军队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全国军队达180万人,后来永乐到正统时期甚至超过200万,正统以后保持在120万的水平。

  十六世纪中叶,西方的火绳枪传入中国和日本。当时明朝官员发现这种长管西洋火器填药量与射程比明制短管手铳更优越,马上交由军器兵仗局引进改良。明式的火绳枪叫鸟铳,有弧状把手和准星,利于三点一线射击。到大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明军大致已经有了1万多支鸟铳。嘉靖四十年(1561),明军又在鸟铳的基础上发明了子母铳。1支鸟铳带4支子铳,可依次连续发射,射速大为提高。

  1598年,明代火器研制者赵士桢,在土耳其火绳枪的基础上又改进出鲁密铳。这种火器弹药装填量高,射程远,威力比同期欧洲火绳枪大,更比当时日本战国的火绳枪轻便,因此在明军中大量装备。援朝战争中打垮日军,应该少不了子母铳跟鲁密铳的功勋。

  1635年,另一个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发明了燧发枪。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相对于火绳枪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明代燧发枪的自行研制并不比欧洲人晚多少。但当时已经是明末崇祯年间,明室内有李闯农民武装攻城掠地,外有满清鞑子侵扰,大势已去。燧发枪还没有机会配备到军队,明朝就已经灭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9
我认为是在南宋朝
南宋时候,火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了,火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南宋的军事家们就不断想法改进武器。南宋初,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军事学家陈规发明了管形火器——火枪,这在火器史上是一大进步。

这种火枪用长竹杆做成,竹管里装满火药。打仗的时候,由两个人拿着,点火后发射出去烧敌人。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管形火器。把火药装在竹管里做成火枪,在火药的应用上是个了不起的进步。用抛石机发射火药,不容易准确地打中目标;有了管形火器,人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发射和适当地操纵火药的起爆了。
火枪发明以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到了南宋未年,又有人发明了突火枪。

突火枪是用粗毛竹筒做成的,竹筒里放有火药,还放一种叫“子窠”的东西。用火把火药点着以后,起初发出火焰,接着“子窠”就射出去,并发出象炮一样的声音。

这种“子窠”很可能就是一种最早的子弹,只是没有记载。火枪的作用只在烧人,突火枪却能发出子窠打人,比火枪又前进了一步。

火枪和突火枪,都是用竹管做的原始的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们是近代枪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枪炮,就是从它们慢慢发展来的。
第2个回答  2009-09-09
就题目而言,是明后期。
第3个回答  2009-09-09
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广泛配备
你认为如果火枪这个东西得到广泛配备之后1840年中国人会被打的那么惨吗
第4个回答  2009-09-09
三楼的话言之有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