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一部关于商朝的小说,谁能提供一些素材。

商朝帝辛时候,例如当时的人文状况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商代的北方方国与历代都邑

  (此书为《中国地域文化丛书》之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8年第2版)

  张京华 著

  (中篇部分不易排录的金文、甲骨文字,共计45个,均以圆码标出,请学者对照扫描的摹本。)

  有关王亥还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即王国维对于王亥活动地域的考查。王亥,《史记·殷本纪》作振,《史记·三代世表》也作振,《汉书·古今人表》作垓,《世本》作核,《吕氏春秋·勿躬》作氷《楚辞·天问》作该,《初学记》引作胲,《太平御览》引作鮌,诸书中惟独《山海经·大荒东经》及《竹书纪年》作王亥。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据卜辞中原字,证明《山海经》及《竹书纪年》所记为是,其余诸书中的该、核、胲、垓系由亥讹变而来,鮌、氷、振又由亥、胲、核讹变而来。王国维说:“余读《山海经》(《大荒东经》)、《竹书纪年》乃知(卜辞中之)王亥为殷之先公,并与《世本·作篇》之胲,《帝系篇》之核,《楚辞·天问》之该,《吕氏春秋》(《勿躬篇》)之氷,《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之振,《汉书·古今人表》之垓,实系一人。”王亥的事迹也以《山海经》和《竹书纪年》所记最详。《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郭璞《山海经》注引《竹书纪年》:“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緜臣也。”二书中所说的有易,《楚辞·天问》记作有扈、有狄,均当为有易,有扈乃字之误。有易的地望,王国维考证在今河北易水流域,认为商人在王亥、王恒之世,“已由商丘越大河而北,故游牧于有易高爽之地”。丁山《商周史料考证》补充说:“说明‘终弊有扈’的本事,就可明白商人在史前时代曾南牧到巨野泽西岸,不幸失败了,立刻回到易水流域的老巢去。卜辞有‘贞易氏’(《甲编》2475),易氏当即王亥的故居。”关于甲骨文中的易氏,丁山在其遗著《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中在董作宾《殷虚文字甲编》2475之外,又补充有《殷虚文字乙编》4537一条,其刻辞为“易入廿”。同时,日本学者小川琢治《穆天子传地名考》也补充说《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一句,仍为记述王亥之事,夜字为亥字之形讹,所记为王亥惨遭杀戮以后之景象。在王国维之后,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进一步列举《周易》大壮六五“丧羊于易”和旅上九“丧牛于易”的两段记载,认为仍是指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的史实。在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写成之后,继出的卜辞中有“高祖亥”、“高祖王亥”的记载,证明王亥为商人先公之说无误。王国维、顾颉刚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证明了先商在王亥时期确曾在北方的易水流域活动,而且也证明了在《山海经》、《周易》二书中确实保留着上古时期的真实史料,而非仅限于神话与巫卜,从某种意义上看,二书甚至较晚周以来的许多经典史籍更近于古。商人是一个有频繁徙居的特点的民族,有自契至汤八迁、自汤至盘庚五迁之说,而关于商人历次徙居的地点,在学术界历来争议最大。但是以王亥所居为有易、以有易为今河北易水流域,却是其中绝少几个没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在商族的起源问题上,无论主张西方说(陕西、山西)、东方说(河南、山东)、东北说(辽宁、河北)或江浙说的学者,都不能回避王亥曾经居于河北易水的事实。如金景芳认为殷商民族起源于今辽宁、吉林两省的辽水发源处的砥石,发展到达今河南滑县东南五十里的韦、今山东范县东南的顾和今河南濮阳的昆吾,而后平步中原,进覆夏社,其中自北而南要经过易水流域。侯仁之《关于古代北京的几个问题》(1959)认为殷商的政治文化是自彝器密集分布的殷墟,沿着太行山东麓逐步向北发展的,越向北彝器的发现越少,其中自南而北也经过易水流域。丁山认为商族起源于易水流域,其影响则是沿着滳水向东南推进,在成汤时代到达山东的汶水流域,再由汶水辗转到达沂蒙山以至洙泗下游,在河亶甲时代到达睢水淮水流域。�

  由于王亥及其弟王恒、其子上甲微三世曾活动于今河北易水流域的史实已确切无疑,迄为定论,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西周分封以前燕国的历史状况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支点。今易水流域的河北省易县,东北距离琉璃河董家林商周燕国都城城址所在的今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镇直线距离仅55公里,实为近邻,中间仅一涿县之隔,完全可以看做是处于同一较小地区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8
商朝帝辛:
帝辛(前1075年--前1046年),名受,号帝辛,帝乙之子,后人亦称殷纣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都朝歌。帝辛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
帝辛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曾深山练兵,铸造兵器,率重兵征服东夷。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使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殷朝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帝辛便修建仓库,储粮聚宝。《史记》云:“厚赋锐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征服东夷的胜利,使帝辛逐渐骄傲恣肆,专横跋扈,特别是晚年,好酒淫乐,不理政事。曾在朝歌设肉林、酒池,寻欢作乐。群臣进谏不纳,为此其叔父比干被杀,庶兄微子逃离,太师箕子佯狂。但宠爱妃子妲已,唯妲已之言是从,肆意残杀无辜。
后,周武王联合庸、蜀、羌、 微、彭、濮等族,带兵数万,与帝辛兵会战于牧野(朝歌城南至卫辉市)。帝辛仓皇组织奴隶兵应战,前徒倒戈,败回朝歌,登鹿台蒙珠玉衣自焚而死。其子武庚将其葬于淇河西岸,今遗址尚存。
纣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暴君,与夏桀并论。这一段历史,后人加上幻想元素,写成了《封神演义》,又称为《封神榜》。不过,有观点认为,很多对帝辛的方面评价,存在历史递增性。先秦文献对他的指责并不多,甚至有些文献称赞纣王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各种各样对他不利的指责越来越多。子贡也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此言有一定道理。

不知你想写的是哪一类型的?我个人希望你写比干的孩子,在自己的父亲被杀后,他的成长,最后创建林氏的故事。
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林姓始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