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怎么样

安徽怎么样???请高手解答!谢谢

高校介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4
  安徽百科名片
  安徽地图安徽,简称“皖”,为中国内陆省份,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距东海约300公里,属近海内陆地区。省会合肥市,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安庆曾为省会。
  中文名称: 安徽
  外文名称: Anhui Province
  别名: 皖
  行政区类别: 省
  所属地区: 中国
  下辖地区: 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
  政府驻地: 合肥
  地理位置: 华东腹地
  面积: 13.96万平方公里
  人口: 6740.8万(2008年末)
  方言: 北方官话、吴语、徽语
  气候条件: 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
  著名景点: 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凤阳明皇陵,太极洞
  省树: 黄山松(迎客松)
  省花: 黄山杜鹃
  省鸟: 灰喜鹊

  目录[隐藏]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历史渊源】省名由来
  历史背景
  【安徽气候】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安徽交通】
  【经济概况】
  【风景名胜】黄山风景区
  九华山
  天柱山
  西递宏村
  凤阳明皇陵
  太极洞
  楚皖遗珠
  曹操地下运兵道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安徽高校
  安徽名牌
  【文化特产】饮食文化
  戏剧
  历代名人
  新闻出版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历史渊源】 省名由来
  历史背景
  【安徽气候】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安徽交通】
  【经济概况】
  【风景名胜】 黄山风景区
  九华山
  天柱山
  西递宏村
  凤阳明皇陵
  太极洞
  楚皖遗珠
  曹操地下运兵道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安徽高校
  安徽名牌
  【文化特产】 饮食文化
  戏剧
  历代名人
  新闻出版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面积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1]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2]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5市辖区,55县。
  1.合肥市 区号:0551 邮编:230000 车牌号:皖A
  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下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四区和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全市总人口486.74万。
  2.蚌埠市 区号:0552 邮编:233000 车牌号:皖C
  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下辖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四区和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全市总人口352.4万人。
  3.芜湖市 区号:0553 邮编:241000 车牌号:皖B
  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6.88万人。
  4.淮南市 区号:0554 邮编:232000 车牌号:皖D
  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五区和凤台县,全市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总人口239万人。
  5.马鞍山市.区号: 0555 :邮编:243000 车牌号:皖E
  辖雨山区、花山区、金家庄区三区和当涂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其中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53万。
  6淮北市 区号:0561 邮编:235000 车牌号:皖F
  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下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三区和濉溪县,全市总人口213.7万人。
  7.铜陵市 区号:0562 邮编:244000 车牌号:皖G
  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下辖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三区和铜陵县(现有传闻铜陵县今年将改区),全市总人口75万
  8.安庆市 区号:0556 邮编:246000 车牌号:皖H
  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桐城市 ,石牌区,怀宁县,潜山县,枞阳县, 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岳西县七县一市一区。全市总人口约610万,其中市区约75万人。
  9.黄山市 区号:0559 邮编:245000 车牌号:皖J
  辖屯溪区 黄山区,徽州区,休宁县,歙县,祁门县,黟 县
  10.阜阳市 区号:0558 邮编:236100 车牌号:皖K
  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下辖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三区和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全市总人口955万人
  11宿州市 区号:0557 邮编:234000 车牌号:皖L
  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下辖埇桥区和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全市总人口604.52万人
  12滁州市 区号:0550 邮编:239000 车牌号:皖M
  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下辖琅琊区、南谯区两区和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全椒县、来安县,全市总人口440万人。
  13.六安市 区号:0564 邮编:237000 车牌号:皖N
  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下辖金安区、裕安区两区和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全市总人口695.5万人。其中六安瓜片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4.宣城市.区号:0563 邮编: 242000 车牌号:皖P
  辖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县,郎溪县,泾 县,旌德县,绩溪县,全市总人口273.78万
  15.巢湖市.区号:0565 邮编:238000 车牌号:皖Q
  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下辖居巢区和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全市总人口453.06万人。
  16.池州市 区号:0566 邮编:247100 车牌号:皖R
  辖贵池区 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全市总人口154.9124 万。
  17.亳州市.区号:0558 邮编:236800 车牌皖S
  总面积8522.58平方公里,辖谯城区和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全市总人口576万人。
  [3]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省名由来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4]、徽州[5]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历史背景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编辑本段]【安徽气候】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综观而论,安徽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充沛的光、热、水资源,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的过渡型特征,南北冷暖气团交绥频繁,天气多变,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常有旱、涝、风、冻、霜、雹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安徽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左右,年较差各地小于30℃,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月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
  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黄山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
  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由南而北缓行的结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6、7、8三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
  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几乎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数地区占50%以上。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过于集中,雨量过大,则易出现涝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编辑本段]【安徽交通】
  公路运输
  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71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
  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黄山、安庆、芜湖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桐城、金寨、蒙城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铁路运输
  铁路线主要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阜淮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
  建设西安至南京铁路,形成横贯安徽的国家东西铁路通道,根本提高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建设铜陵至九江铁路,与沿江既有断头铁路连接,构成贯穿整个长江沿岸的沿江铁路通道。动工兴建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形成高速铁路客运专用通道,逐步实现京沪线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分线进行,根本解决现有京沪铁路运能不足的矛盾。对既有京沪铁路(安徽段)进行电气化改造,增建津浦铁路淮河复线桥(即津浦铁路K831线路所至蚌埠站第二线),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益;建设宁芜复线,配合铜九铁路贯通沿江铁路通道;建设水家湖—蚌埠复线,局部改造皖赣线和宣杭线,适应芜湖大桥开通后分流路网运量和新增运量的要求。开展黄山—金华铁路、安庆—景德镇铁路等重要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合肥地铁
  ◆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已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12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全线长27.20公里。力争2011年开工,预计2014年底开通运营。
  水路运输
  疏浚合肥—裕溪口航道,形成合肥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尽快实施淮河蚌埠复线船闸工程,早日扭转现有船闸闸底过高造成的碍航、滞航状况;实施沙颍河复航工程,恢复郑州—阜阳—淮河的水路运输;建设芜太运河,形成芜湖—太湖—上海的水路运输捷径。开展引江济淮涉及航运问题的相关研究工作。改造芜湖港现有集装箱码头,增建10万TEU集装箱码头,构筑安徽省集装箱中心港;建设芜湖散装水泥专用码头,形成皖南水泥铁水联运通道;扩建、改造马鞍山港9号码头,扩大件杂货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建设池州港泥州港区一期工程,形成池州港新的散货、件杂货兼集装箱作业区;改造安庆港五里庙一期工程和19号、20号码头,增加件杂货、集装箱和散货吞吐能力;建设枞阳水泥专用码头,构成江北水泥生产基地的运输配套系统;扩建铜陵港磷矿码头和硫矿码头,适应铜陵市相关工业企业发展需要。
  民航运输
  主要民用机场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黄山机场、阜阳机场,另外正在兴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池州九华山旅游机场。
  管道运输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交通枢纽
  重点建设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安庆、黄山等中心枢纽,抓紧黄山等火车站建设,同步改造建设全省市级公路快速客运站。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10052.9亿元。安徽省已经成为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的第14个会员。
  安徽方面将2010年GDP增长速度定在了10%以上,同时希望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全省经济总量翻一番,即到2015年,安徽省力争GDP达2万亿元。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黄山风景区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黄山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 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华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天柱山
  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西递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凤阳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朱元璋出身贫寒,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年),其父母、兄嫂相继去世。朱元璋年仅10余岁,无力大办丧事,仅以“被体恶裳,浮掩三明皇陵尺”之礼,安厝亲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吴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寝。洪武二年,他下诏在家乡兴建中都城,同时诏谕因旧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罢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营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总体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
  太极洞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