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微生物组 | 王二涛团队探索绝对丰度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上的应用

如题所述

在生命的微观世界里,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如诗如画,它们共同塑造着植物的生长环境。王二涛团队以定量微生物组为视角,正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领域展开深入探索,揭示了绝对丰度这一关键参数在其中的非凡价值。

传统上,通过16S/18S/ITS的相对丰度研究,我们只能观察到植物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但忽视了微生物实际的个体数量,这使得比较不同微生物界别(如细菌与真菌)变得困难。然而,王二涛团队的创新在于,他们引入了“扩增-选择”组装模型,这个模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根际微生物组这个微观世界的神秘大门。他们发现,根际微生物群落并非静止不变,而是通过“根外土-根际-根内”的动态筛选过程,形成独特的菌群。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被证明是根际的常客,而酸酐菌门则可能扮演着排斥的角色。

他们进一步揭示,根际微生物的绝对丰度在根际土中显著增加,这与生长速率紧密相关,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组装过程。这一发现为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条件和环境压力下的根际微生物动态变化提供了定量工具,使我们能更精准地将微生物生态功能与植物生理生态指标挂钩,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策略。

在《科学通报》和《分子植物》等国际期刊上,王二涛团队的成果不断涌现。他们发现,菌根共生与根瘤共生的协同进化并非偶然,而是植物、根瘤菌和环境之间复杂互动的体现。这种共生关系的深入理解,不仅推动了“菌根肥豆”理念的提出,也揭示了丛枝菌根共生在植物适应陆地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他们通过定量分析,揭示了大豆“症青”病害的元凶——一种新型的重组病毒,这将微生物群落稳态失调与病害关联起来,提出新的诊断和防治思路。这些研究不仅在科学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农业实践价值。

王二涛,作为新基石研究员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他的研究团队在植物-微生物共生领域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际认可。从博士后到研究员,他们的研究成果不断刷新科学边界,推动着植物微生物组研究的前沿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的王孝林教授,作为课题组的重要成员,凭借其在微生物组群落构建和稳态维持方面的深厚研究,为植物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上,展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和领导力。

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充满热情,华南农业大学王孝林课题组正热烈欢迎有志之士加入,无论是研究助理还是博士后,这里都将为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厚的待遇。有意者请通过邮件与王老师联系,开启你的科学探索之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