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把端午节申报还申报中国什么节日了

如题所述

  从战国时楚大夫屈原投汩罗江自尽以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每年阴历5月初5日,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这亇节,中国人民已过了几千年。
  突然,冷不防曝出新闻:韩国居然要将他们也过的端午节,去申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一下,中国人马上大吃一惊,自己的端午节怎么可以让别国去申报“世遗”?据说国家文化部和岳阳市政府都已闻风而动,要采取紧急对策,赶快也去申报“世遗”,这当然是好的,可以稍稍宽慰一下国人的焦心。

  端午节面临被别国“抢注”,凸显了这几年我们在丢失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无疑是为国人敲了一记警钟。

  一段时期以来,在所谓“与国际接轨”和“全球一体化”的乱哄哄喊叫中,许多人迷失了自己,出现了一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的妄自菲薄风气。在某些地方、某些人心目中只有“洋节”,例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之类才是他们最青睐的,对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却一点也不感兴趣。这当然不是说他们已到了数典忘祖的地步,而实在是为了赶时髦,学着“过把外国人瘾”而已,至于一些商家对洋节感兴趣,那只不过是为了趁这些节在钱财上“捞一把”,你只要看看情人节那天玫瑰花的热销,看看圣诞节那天宾馆酒店的爆满,就知道商机确实无限。

  当然,对某些人喜欢过洋节,我觉得倒也不必过多责备,开放改革,文化上也应该如此;这是信仰自由,又是公民权利,所以,禁止肯定是不必的。但对于过洋节,在道德上、法律上恐怕还是要有一定的约束,不要妨害别人的正常生活。例如对情人节就有一亇正确定位的问题,西方国家情人节中的情人,好像是指未婚的恋爱男女,而这几年我们这里的“情人节”,则大有向“第三者节”倾斜的趋势,许多已婚男女在这一天摔下配偶去另找“方向”,则是把洋节搞得变味了。

  端午节面临被别国抢注的危机,还暴露出文化部门对民族传统的管理和承继的缺失。我不能理解的是,在韩国人未提出这亇问题之前,中国的文化管理部门为什么从未有人思考过这类问题?其实,不单是端午节,就是重阳节、中秋节等,也存在这类问题。中国还有个“乞巧节”,是在阴历7月初7日,演绎牛郎织女故事,既浪漫也挺有诗意的。这亇节,实际上是中国的情人节,也早有人在报上提过建议,可是,政府管理部门又有谁关心过呢?既然中国有情人节但没有人提倡着过,那么,青年人就只好去过外国人的情人节了。中国还有阴历9月初9日的重阳节,既是古人登高的健身节,又是敬老节,可是,也没有政府出来明令提倡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假如我们丢掉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都去过洋节,那还叫中国人吗?不要认为文化传统可有可无,从而在什么“全球一体化”中迷失了自己,台湾岛上那亇陈水扁却很懂得这一点呢,现在他搞渐进式“台独”,就从文化传统上的“去中国化”开始,而且还在加快步伐。当然,陈水扁是徒劳的,台胞与中华血脉相通,任何人也休想割断。

  所以,我以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不能丢掉,不仅是端午节,对其他的中华传统节日,也应该去申报“世遗”。同时,还应该研究要不要设国定假、放几天假的问题?文化部门要正确理解全面关心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继承问题,当然,首先是要正确地、全面地、科学地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现在社会上新设定的节很多,例如艺术节、桃花节、旅游节、风筝节、电影节、电视节、杨梅节等等,能否把这些新设的节与传统的节结合起来?例如,旅游节与中秋合并起来,艺术节与重阳节结合起来,桃花节与清明节结合起来等等,既可以不忘传统节日,又过了新节,可更加热闹,更符合中国,人过节习惯,又何乐而不为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