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对古言文的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借助工具书理解古今不同的字义,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做到理解实词,辨别虚词,多读多记,撑握常见文言文常识,像词类活用,古今字,通假字,省略句,倒装句,等.还可结合现代词语来理解,现在成语中保存了很多文言词语.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坂里中学 黄淑端 发表时间:2013-2-23 8:23:27 来源:长泰县教育局 访问次数:1164
文言文教学一直沿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模式,高耗低效.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姚姬传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生作外行也.”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另外,还要“明句读”.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不可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并且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当作某一个教学环节.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6
可以找一些动画的课件,也可以和其他的小学生一起来比赛。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