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技巧

谢谢

做阅读题切记:尽量从原文找答案(或直接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进行概括),跟着中心走,要啥啥都有。一定要知道文章的中心,再运用答题步骤,紧扣中心回答。 答题时一定要强调中心,不然答再多也是无用的!所以,文章的中心就是你答题的重心 写景抒情散文复习 以《春》《济南的冬天》《夏感》为例。 文章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1、写了什么景;2、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写景散文的写作顺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远到近再到远、由近到远再到近; 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由点到面、由面到点);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等。 2、赏析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的美。 赏析角度:(1)从所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中考考查的主要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突出人物形象,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皇帝的新装》中,“难道我是一个愚蠢得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判断下列各句运用得修辞方法: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E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G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H.“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I.“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如果是简答题,XXXXXX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表现力。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答题格式如下:运用手法的名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XXXXXX的特征,+抒发了作者XXXXXX的感情。 示例1:春天想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XXXXXX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示例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老城”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近几年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如: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 散文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 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寓理于事、融情于景、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其中的一些在记叙文中也常用。记叙文中比较常见的还有叙议结合、详略得当、虚实结合等等) 文章的线索: 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主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以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风筝》《皇帝的新装》 以事为线索:如《散步》 以人为线索:如《》 以情为线索:如《春》《夏感》《济南的冬天》 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 结构方面关键句的分析: 首段: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中间过渡段:承上启下 尾段: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照应上文,使结构更加严谨;发人深思,使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练习册139页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试题解析】 第1题的解答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答案:“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1.5分)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字典含义),一定不要只写上字典含义,必须联系语境解释。参考《春》中的“赶趟儿”“酝酿”的解释。52页。 第2题是一道考顺序的题目,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答案:C。 第3题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答案:排比、拟人、反复。(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每个要点1分,共2分。) 第4题是考线索和写作手法的。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答案: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1分)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分)。 第5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案: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第6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 答案: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2分)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2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5
写景文和咏物文是抒情散文的两个重要门类。写景,真真切切,活灵活现,情寓其中;咏物,细致入微,形神兼备,意蕴其内。优美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启迪思维,还可以使人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并受到美的熏陶,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优秀的散文作品写景状物时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鲜明地描绘景物的风貌,使其个性突出,具体可感。在《荷塘月色》中,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个性鲜明,决不与同类作品雷同。抓住特征写景状物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荷塘月色淡淡的色调暗合作者追求恬淡的心情,构成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基础。而写景文、咏物文创作的原则正是色调与情趣的统一,自然节奏和心灵节奏的契合。
优秀的散文作品善于描绘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描绘动态需较高技巧。宇宙万物皆动,运动是万物的生命。写好动态,静物才有了生命,才有了灵魂。《荷塘月色》就以“舞女的裙”“出浴美女”等巧拟妙喻赋予荷叶荷花以人的生命。在描绘荷叶荷花的静态美之后,又描写荷香的浮动,荷叶的波动。月光月色也呈现了迷人的动态美,“泻、浮、落、画”等词传神写照,颇见匠心。用“名曲”喻月色极好地展现了光和影和谐的律动。

抒情说理
《文心雕龙》说过:“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 。意思是说,当人们眼前出现熟识的事物或似曾相识的事物形象时,就会勾起形象记忆,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并同外物发生感应、共鸣,这时人们就“情动心摇”起来。这种现象归结为一句话:形象激发情感。散文中的抒情手段有两种,在形象描绘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叫直接抒情,在形象描写的字里行间抒情是间接抒情。散文是抒情文学,“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适用于散文。抒情的语言手段通常有如下几种:
①调配景语的形象色彩
形象有色调。亮色暖调引起快感,暗色冷调引起不快感。语言的形象色彩可以暗示作者的情绪,诱发读者的情感。如《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参差”写长短不齐之形,“斑驳”写深浅不一之色,“黑影”有浓密厚重之感,三个词的形象色彩偏于暗、冷,因此,“黑影”单独地看就如“鬼影”般“有些阴森怕人”了。但是,由于与“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与柔和、乳白的月光调配,就构成稀疏有致、浓淡分明,色彩和谐的图画,有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了。这名曲应是三拍子的“月光圆舞曲”,“黑影”有如重拍反衬月光的轻柔皎洁。于是“荷塘上的月色”这一由对比色调配的艺术形象成为使作者“受用”,并令他暂得片刻宁静、自由的乐景,从中隐透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②利用情语指点、感染景语
情语指褒义词、贬义词等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直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情绪的词语。这些词语能够“指点”、感染景语,使中性形象沾染浓重的感情色彩。在《荷塘月色》中,由于“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这一情语的指点,“月光如水”就成为乐景。同是“月光如水”,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受到“悲愤”的感染,就成为哀景。另外“移情于物”是情景交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如拟人法,把表现人情人格的词语移用、嫁接到景物上,如“脉脉的流水”,“荷花羞涩地打着朵”,都能和景语结合成情景词语,表达浓郁的诗情画意。
简要介绍散文中的说理。
说理文中的议论是理性化的。说理文用概括而明确的语言叙例,用三段论的抽象论证手段析例,用精确明晰的语言表达论点。散文说理时的叙例是生活化、场景化、形象化、情感化的,有如画龙,散文说理运用的事实“论据”,以艺术形象的面目出现,好象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龙。散文的“论点”也用艺术形象的语言包装,为了防止概念化,散文排斥抽象的论证。散文中的议论暗合归纳和类比,但这是一种“形象的推理”。
再谈谈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