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感动的一件事500字

事例可以写什么?

这篇是我看过最感动的作文《我来过,我很乖》

无奈的父亲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佘艳,她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她有一颗透亮的童心。她是一个孤儿,她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8年,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话是“我来过我很乖”。她希望死在秋天,纤瘦的身体就像一朵花自然开谢的过程。在遍地黄花堆积,落叶空中旋舞时候,她会看见横空远行雁儿们。她自愿放弃治疗,把全世界华人捐给她的54万元救命钱分成了7份,把生命当成希望的蛋糕分别给了7个正徘徊在生死线的小朋友。

我自愿放弃治疗

她一出生就不知亲生父母,她只有收养她的“爸爸”。

1996年11月30日,那是当年农历10月20日,因为“爸爸”佘仕友在永兴镇沈家冲一座小桥旁的草丛中发现被冻得奄奄一息的这个新生婴儿时,发现她的胸口处插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10月20日晚上12点。”

家住四川省双流县三星镇云崖村二组的佘仕友当时30岁,因为家里穷一直找不到对象,如果要收养这个孩子,恐怕就更没人愿意嫁进家门了。看着怀中小猫一样嘤嘤哭泣的婴儿,佘仕友几次放下又抱起,转身走又回头,这个小生命已经浑身冰冷哭声微弱,再没人管只怕随时就没命了!咬咬牙,他再次抱起婴儿,叹了一口气:“我吃什么,你就跟我吃什么吧。”

佘仕友给孩子取名叫佘艳,因为她是秋天丰收季节出生的孩子。单身汉当起了爸爸,没有母乳,也买不起奶粉,就只好喂米汤,所以佘艳从小体弱多病,但是非常乖巧懂事。春去春又回,如同苦藤上的一朵小花,佘艳一天天长大了,出奇得聪明乖巧,乡邻都说捡来的娃娃智商高,都喜欢她。尽管从小就多病,在爸爸的担惊受怕中,佘艳慢慢地长大了。

命苦的孩子的确不一般,从5岁起,她就懂得帮爸爸分担家务,洗衣、煮饭、割草她样样做得好,她知道自己跟别家的孩子不一样,别家的孩子有爸爸有妈妈,自己的家里只有她和爸爸,这个家得靠她和爸爸一起来支撑,她要很乖很乖,不让爸爸多一点点忧心生一点点气。

上小学了,佘艳知道自己要好学上进要考第一名,不识字的爸爸在村里也会脸上有光,她从没让爸爸失望过。她给爸爸唱歌,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一样一样讲给爸爸听,把获得的每一朵小红花仔仔细细贴在墙上,偶尔还会调皮地出道题目考倒爸爸……每当看到爸爸脸上的笑容,她会暗自满足:“虽然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也有妈妈,但是能跟爸爸这样快乐地生活下去,也很幸福了。”

2005年5月开始,她经常流鼻血。有一天早晨,佘艳正欲洗脸,突然发现一盆清水变得红红的,一看,是鼻子里的血正向下滴,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止不住。实在没办法,佘仕友带她去乡卫生院打针,可小小的针眼也出血不止,她的腿上还出现大量“红点点”,医生说,“赶快到大医院去看!”来到成都大医院,可正值会诊高峰,她排不上轮次。独自坐在长椅上按住鼻子,鼻血像两条线直往下掉,染红了地板。他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端起一个便盆接血,不到10分钟,盆子里的血就盛了一半。

医生见状,连忙带孩子去检查。检查后,医生马上给他开了病危通知单。他得了“急性白血病”!

这种病的医疗费是非常昂贵的,费用一般需要30万元!佘仕友懵了。看着病床上的女儿,他没法想太多,他只有一个念头:救女儿!借遍了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钱不过杯水车薪,距离30万实在太远,他决定卖掉家里唯一还能换钱的土坯房。可是因为房子太过破旧,一时找不到买主。

看着父亲那双忧郁的眼睛和日渐消瘦的脸,佘艳总有一种酸楚的感觉。一次,佘艳拉着爸爸的手,话还未出口眼泪却冒了出来:“爸爸,我想死……”

父亲一双惊愕的眼睛看着她:“你才8岁,为啥要死?”

“我是捡来的娃娃,大家都说我命贱,害不起这病,让我出院吧……”

6月18日,8岁的佘艳代替不识字的爸爸,在自己的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签字:“自愿放弃对佘艳的治疗。”

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

当天回家后,从小到大没有跟爸爸提过任何要求的佘艳,这时向爸爸提出两个要求:她想穿一件新衣服,再照一张相片,她对爸爸解释说:“以后我不在了,如果你想我了,就可以看看照片上的我。”

第二天,爸爸叫上姑姑陪着佘艳来到镇上,花30元给佘艳买了两套新衣服,佘艳自己选了一套粉红色的短袖短裤,姑姑给她选了一套白色红点的裙子,她试穿上身就舍不得脱下来。三人来到照相馆,佘艳穿着粉红色的新衣服,双手比着V字手势,努力地微笑,最后还是忍不住掉下泪来。

她已经不能上学了,她长时间背着书包站在村前的小路上,目光总是湿漉漉的。

如果不是《成都晚报》的一个叫傅艳的记者,佘艳将像一片悄然滑落的树叶一样,静静地从风中飘下来。

记者阿姨从医院方面得知了情况,写了一篇报道,详尽叙说佘艳的故事。旋即,《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的故事在蓉城传开了,成都被感动了,互联网也被感动了,无数市民为这位可怜的女孩心痛不已,从成都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实世界与互联网空间联动,所有爱心人士开始为这个弱小的生命捐款,“和谐社会”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最强音。短短10天时间,来自全球华人捐助的善款就已经超过56万元,手术费用足够了,小佘艳的生命之火被大家的爱心再次点燃!宣布募捐活动结束之后,仍然源源不断收到全球各地的捐款。所有的钱都到位了,医生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一个接一个的治疗难关也如愿地一一闯过!大家沉着地微笑着等待成功的那一天!有网友如是写道:“佘艳,我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能健康的离开医院;我祈祷你能顺利的回到学校;我盼望你能平安的长大成人;我幻想我能高兴的陪你出嫁。佘艳,我亲爱的孩子……”

6月21日,放弃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佘艳被重新接到成都,住进了市儿童医院。钱有了,卑微的生命有了延续下去的希望和理由。

佘艳接受了难以忍受的化疗。玻璃门内,佘艳躺在病床上输液,床头旁边放着一把椅子,椅子上放一个塑料盆,她不时要侧身呕吐。小女孩的坚强令所有人吃惊。她的主治医生徐鸣介绍,化疗阶段胃肠道反应强烈,佘艳刚开始时经常一吐就是大半盆,可她“连吭都没吭一声”。刚入院时做骨髓穿刺检查,针头从胸骨刺入,她“没哭,没叫,眼泪都没流,动都不动一下”。

佘艳从出生到死亡,没有得到一丝母爱的关照。当徐鸣医生提出:“佘艳,给我当女儿吧!”佘艳眼睛一闪,泪珠儿一下就涌了出来。第二天,当徐鸣医生来到她床前的时候,佘艳竟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徐妈妈。”徐鸣开始一愣,继而笑逐颜开,甜甜地回了一声:“女儿乖。”

所有的人都期待奇迹发生,所有的人都在盼望佘艳重生的那一刻。很多市民来到医院看望佘艳,网上很多网民都在问候这位可怜的孩子,她的生命让陌生的世界撒满了光明。

那段时间,病房里堆满了鲜花和水果,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芬芳。

两个月化疗,佘艳陆续闯过了9次“鬼门关”,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溶血、消化道大出血……每次都逢凶化吉。由省内甚至国内权威儿童血液病专家共同会诊确定的化疗方案,效果很好,“白血病”本身已经被完全控制了!所有人都在企盼着佘艳康复的好消息。

但是,化疗药物使用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非常可怕。而与别的很多白血病孩子比较,佘艳的体质差很多。经此手术后她的体质更差了。

8月20日清晨,她问傅艳:“阿姨,你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要给我捐款?”

“因为,他们都是善良人。”

“阿姨,我也做善良人。”

“你自然是善良人。善良的人要相互帮助,就会变得更加善良。”

佘艳从枕头下摸出一个数学作业本,递给傅艳:“阿姨,这是我的遗书……”

傅艳大惊,连忙打开一看,果然是小佘艳安排的后事。这是一个年仅8岁的垂危孩子,趴在病床上用铅笔写了三页纸的《遗书》。由于孩子太小,有些字还不会写,且有个别错别字。看得出整篇文章并不是一气呵成写完的,分成了六段。开头是“傅艳阿姨”,结尾是“傅艳阿姨再见”,整篇文章“傅艳阿姨”或“傅阿姨”共出现7次,还有9次简称记者为“阿姨”。这16个称呼后面,全部是关于她离世后的“拜托”,以及她想通过记者向全社会关心她的人表达“感谢”与“再见”。

“阿姨再见,我们在梦中见。傅艳阿姨,我爸爸房子要垮了。爸爸不要生气,不要跳楼。傅阿姨你要看好我爸爸。阿姨,医我的钱给我们学校一点点,多谢阿姨给红十字会会长说。我死后,把剩下的钱给那些和我一样病的人,让他们的病好起来……”

这封遗书,让傅艳看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我来过,我很乖

8月22日,由于消化道出血,几乎一个月不能吃东西而靠输液支撑的佘艳,第一次“偷吃东西”,她掰了一块方便面塞进嘴里。很快消化道出血加重,医生护士紧急给她输血、输液……看着佘艳腹痛难忍、痛苦不堪的样子,医生护士都哭了,大家都愿意帮她分担痛苦,可是,想尽各种办法还是无济于事。

8岁的小佘艳终于远离病魔的摧残,安详离去。

所有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那个美丽如诗、纯净如水的“小仙女”真的去了另一个世界吗?记者傅艳抚摸着佘艳渐渐冰冷的小脸,泣不成声,再也不能叫他阿姨了,再也不能笑出声来了……

四川在线,网易等网站沉浸在泪海里,互联网被泪水打湿透了,“心痛到不能呼吸”。每个网站的消息帖子下面都有上万条跟帖,花圈如山,悼词似海,一位中年男士喃喃低语:“孩子,你本来就是天上的小天使,张开小翅膀,乖乖地飞吧……” 8月26日,她的葬礼在小雨中举行,成都市东郊殡仪馆火化大厅内外站满了热泪盈眶的市民。他们都是8岁女孩佘艳素不相识的“爸爸妈妈”。为了让这个一出生就被遗弃、患白血病后自愿放弃自己的女孩,最后离去时不至于太孤单,来自四面八方的“爸爸妈妈们”默默地冒雨前来送行。

她墓地有她一张笑吟吟的照片,碑文正面上方写着:“我来过,我很乖(1996.11.30.--2005.8.22)”

后面刻着关于佘艳身世的简单介绍,最后两句是:“在她有生之年,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暖。小姑娘请安息,天堂有你更美丽。”

遵照小佘艳的遗愿,把剩下的54万元医疗费当成生命的馈赠留给其他患白血病的孩子。这7个孩子分别是杨心琳、徐黎、黄志强、刘灵璐、张雨婕、高健、王杰。这七个可怜的孩子,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2岁,都是家境非常困难,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困子弟。

9月24日,第一个接受佘艳生命馈赠的女孩徐黎在华西医大成功进行手术后,她苍白的脸上挂上了一丝微笑:“我接受了你生命赠与,谢谢佘艳妹妹,你一定在天堂看着我们。请你放心,以后我们的墓碑上照样刻着:我来过,我很乖……”
再宣传一下让更多人来为和佘艳一样的儿童献爱心在此,谢谢大家了!同时也希望 祝余艳在天堂永远幸福,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9
经典文章:
老师千秋
我查遍书架上的词典,想找出对“老师”一词的说明;然而,没有一部词典的注解,能符合我此刻的心情。我再次将目光投向四川,遥望那些悲剧发生的地方,结果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看不见,只见仿佛有无数道圣光连成一片,升华到似乎是天堂的所在!
啊,我啊,我从不是什么宗教徒,现在却变得如宗教徒一般虔诚!我一遍遍祈祷我从未信仰过的神,让遇难者的灵魂皆升入天堂。
我眼前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形——在宗教徒叫作“天堂之路”的路上,相互搀扶地走着男人、女人和老人,那是我们数万同胞的身影啊!他们背上,或怀里,是比花骨朵还可爱的儿童。还有,那些被视为花朵的学生——小学的、中学的、高中的。有的,边走边背着唐诗或者宋词——“墙头细雨重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那种轻轻的声音,从“天堂之路”传下来,分明的,我是听到了的。而有的,却蹲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忽然抬起头说:“老师,我少了一册课本!”“别急,天堂里会补发课本!快跟上,不要掉队。哪位同学,起头唱一首歌。”于是我听到了少男少女们用方言所唱的四川民歌。是的,我确实听到了,不是仿佛。歌声是足以使孩子们暂时忘忧的,他们在“天堂之路”上匆匆前行,脸上充满坚卓毅忍的精神。如同是在跟随大人们,进行临时决定的迁徙。我看到在歌声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驻足了,向下界投注着眷恋的目光——他们还能望得到那一处处震后可怕的废墟吗?废墟底下,埋着他们的丈夫、妻子、父母或儿女。我看到一位教师抹去了眼角的泪花,对他的学生们大声说:“不要往下看,要朝前看,天堂有震不塌的学校!”转瞬间,不知从哪里飞临了千万只孔雀、天鹅,还有仙鹤! 喙落千万朵花朵,将天堂之路铺成一条花路!啊,十二飞天也翩翩而至,弹奏琵琶,吹着长萧。啊,那些婀娜的身影,难道不是缪斯和美惠三女神吗?蓦然间天堂之门辉煌地敞开,于是啊,所有行走在“天堂之路”上的我们的同胞,皆长出了天使的翅膀!……
他们与灵鸟们,与飞天和缪斯们共赴天堂!……
朋友,聆听我这自言自语的朋友啊,也许,你同样是一位老师;也许,你不是;也许,你一生都不会是。但你肯定曾是学生。那么,请回答我,当你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当你第一次走入教室,第一次对一个陌生人叫“老师”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正是那一个男人或者女人,某一天,某一时刻,竟会舍生忘死地本能般地保护你不受危害?如你的父亲所立即做的那样。如你的母亲所立即做的那样!
朋友啊,也许你难以回答。因为在以前,你也许是不相信的。即使有类似的报导,你也认为是个别的事例。是啊,我以前,和你也持同样的看法。但是现在,我的整个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在中国,在四川,在灾区,忽有那么多原本平平凡凡的老师体现出普罗米修斯般的品格,如同圣母玛丽娅的化身!
他们要是神就好了……
他们要是神多好啊!
可他们不是。
他们原本只不过是些普普通通的乡村老师,县城老师……
但他们却以几乎一致的姿势,本能的选择了死亡!
那姿势就是,伸展开他们的手臂,将尽量多的学生们护在身下!
那只不过是一种母禽保护雏禽的姿势啊!
他们的背,并不是神的背,也不是巨人之背啊!
但是血肉之躯对于血肉之躯,居然也能起到神盾般的作用!
我们远离灾区的人们,除了唏嘘和悲叹,除了心怀大的肃然和大的敬意,还能再说什么呢?
化作天使的老师们,带领你们化作小天使的学生们,在“天堂之路”走好啊!想要飞翔的时候,不妨朝下界回眸一望啊,重建家园、重建校园的事,有你们十三亿多同胞呀!……
在未来的教师节,我相信你们会看到——在灾区,将有一座特别的教师纪念碑矗立着。那是你们长着翅膀的形象,身边是你们长着翅膀的学生……

〔简评〕
本文想象与抒情相结合,前文重在想象,后文重在抒情。
文章标题一语双关,既包含了四川大地震中用张开守护翅膀的定格为永恒的血肉之躯,换来了四个孩子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之师德灵魂的谭千秋老师,又包含了对灾区每一位危急时刻舍生忘死救护学生的人民教师的赞美与敬意。
天堂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是最安稳、永不震动的地方,在那里没有忧伤、痛苦、眼泪,也没有死亡。作者在第二段中说自己不是宗教徒,此时情愿相信有天堂的存在,原因是什么呢?是好让“遇难者的灵魂皆升入天堂”,并让活着的人在承受巨大悲痛的同时感到些许的慰籍,表达了对逝者的祈祷和祝福。描绘师生去往天堂的情景时 ,引用了古诗,加入了师生对话、少男少女唱四川民歌,穿插了动作、表情描写,使描述的场景生动形象,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转瞬间,不知从哪里飞临了千万只孔雀、天鹅,还有仙鹤!喙落千万朵花朵……他们与灵鸟们,与飞天和缪斯们共赴天堂!……”作者的想象达到高潮,用缤纷的画面,描绘出一幅万禽飞舞、仙乐飘飘的极乐世界,与现实中地震灾区的惨烈场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为下文转换笔调做了铺垫。
而后作者从想象转入现实感情的抒发,在第五段这个并不长的段落中,集中使用了“一位老师”“一生”“一个孩子”“第一次走入教室”“第一次对一个陌生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某一天”“某一时刻”这些词语。“一”这个数词的重复使用,加强了语气,使情感表达得鲜明、强烈。抒情中还运用了比喻,如把老师比作父亲、母亲,比作圣母玛丽娅,体现了他们无私的、博大的爱。
倒数第二段,与前文中的“天堂”相呼应,让“化作天使的老师们”放心,“在天堂之路走好”, 十三亿多同胞会万众一心帮助灾区重建家园,重建校园。
文章末尾一段,表示老师们的容颜、汗水、眼泪、热血、生命,所有关于他们的记忆都不会在流逝的岁月中消失,他们遗留下的精神也将会镌刻在矗立着的“特别的教师纪念碑”上,镌刻在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中,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http://xhs.vip.qikan.com.cn/article.aspx?titleid=ksyd20090518

第2个回答  2010-05-09
打开记忆的闸门,总有那么一件事令我久久感动。

那是的暑假,我和妈妈坐着火车从北京回辛集。上车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了。我们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我坐在窗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望着这个繁华的城市,我的心里竟有了一丝留恋之情。

我的视线渐渐转向了车内。这时,我看见一位大姐姐在火车里走来走去,不停的问着别人什么。我问了周围人才知道,原来那位大姐姐坐于列车行驶相反的座位会吐,可是她买票时就剩这一张了,而她因为家里有急事,必须明天回去,所以就买了。可她没想到座位与行驶方向相反 ,所以她想和别人换一下座位。

我和妈妈是不会换的,因为我们的座位与她的座位方向相同。这时侯,我们对面的一个叔叔站起来,对那个姐姐说:“唉!到我这来吧!”那位大姐姐连说谢谢,便坐到了那里,那位叔叔也坐到了她的位子上。

那位叔叔却在喝着一种药,我不禁向那里瞥一了眼——“晕车药”!我很奇怪,便问:“叔叔,你不晕车为什么还喝药啊?”那位叔叔憨憨地一笑:“其实,我和那姑娘一样,不过我还带了晕车药。我本来就为了不让自己难受而买的一张与火车行驶方向相同的座位,不过看那孩子怪难受的,年纪轻轻的......”

正如季羡林所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心里有一种感觉油然而生,那就是感动。
第3个回答  2010-04-25
内容清楚,随便选一件真实的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加一些修辞手法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