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厉害还是华东野战军厉害?

如题所述

从战斗力来说: 华东野战军从成立那天起就处于不胜则败,非赢不可的环境中,从解放战争中历年党中央对各大区各野战军的歼敌要求来看,华野在1949年前始终处于肩负最大责任,需要消灭最多敌人的铁打主力的位置,而东野在1948年的歼敌任务仅和千里跃进大别山后伤筋动骨的中野差不多,这很说明点问题。 从部队战斗素养来说 东野明显占优,林彪在东北训练部队的时间很充裕,国民党始终只能从西南方向向北满进攻,背后还要受我南满部队的骚扰,所以北满根据地的部队训练也好,土地改革也好都很有时间。这种条件下,林彪所创造总结的步兵连营级别战术思想如:“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三猛战术”等对部队的战术素养提高很大,所以杜聿明曾经比较关内关外解放军的战术素养后说“关外共军战斗素养远在关内共军之上”。 这方面华野确实比较差,主力6纵的副司令皮定均将军的日记中就曾经记载了这只华野三只虎部队之一的主力的连营干部的问题:“连没有进攻计划,进攻就一窝蜂往上冲”;“新缴获的加拿大机枪,又快子弹又多,连长多有不管指挥变为机枪手者”这样的记录。这确实是因为华野处于四战之地,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整训队伍,只能让队伍在战斗中学习战斗的缘故。不过在中后期大量消灭蒋军王牌部队后,华野各部队都补充了大量的蒋军俘虏,应该说,如整74A,5A这样部队的官兵战斗素质是要高于我军的,所以,后期华野部队的战术素养有较大提升。 从部队传统来说: 东野几乎清一色的一方面军血统,毛的嫡系除了在华北晋察冀以外基本都集中于东北,而华野的前身华中野战军几乎全是新四军,而红军血统比较纯的新四军1、3、5团还在皖南被损失了;山东野战军除了7、8两师算是115师的主力,其他都是地方部队在山东主力被抽走后升级而来,往上找背景,三野的红军血统是最稀薄的,所以1955年评军衔的时候,三野吃亏得比较厉害。 从武器来说: 华野和东野的武器无疑比中野和西野要好得多,不过华野多来自缴获,而东野不仅进关就拣过日本鬼子的洋落,之后还有自己的产品和老大哥的支援,可以说东野有自己的炮兵纵队和坦克部队,这是其他野战军不敢想的,这些部队不是东野的缴获,主要来自于老大哥的援助,在东北,国军并没有什么武装优势。而华野的炮兵主要来自于缴获,当然,炮弹没少从东北要。武器上来说,东野后期装备的主要班组步枪以日式的九九式和苏制的莫辛纳甘“水连珠”居多,而华野部队的班组步枪多为中正式或美制M1迦南德。 从武器来说,轻武器华野多来自缴获,而东野多来自接收,华野轻武器稍好于东野,而重武器上,其他部队加一起也不是东野的对手。 总体来说华野战斗力稍微弱于东野,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华野发挥的作用远大于东野,如果没有华野在南线拼命,东野不会在47年48年有那么多时间去训练部队解决根据地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12
从战斗力来说:
华东野战军从成立那天起就处于不胜则败,非赢不可的环境中,从解放战争中历年党中央对各大区各野战军的歼敌要求来看,华野在1949年前始终处于肩负最大责任,需要消灭最多敌人的铁打主力的位置,而东野在1948年的歼敌任务仅和千里跃进大别山后伤筋动骨的中野差不多,这很说明点问题。

从部队战斗素养来说
东野明显占优,林彪在东北训练部队的时间很充裕,国民党始终只能从西南方向向北满进攻,背后还要受我南满部队的骚扰,所以北满根据地的部队训练也好,土地改革也好都很有时间。这种条件下,林彪所创造总结的步兵连营级别战术思想如:“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三猛战术”等对部队的战术素养提高很大,所以杜聿明曾经比较关内关外解放军的战术素养后说“关外共军战斗素养远在关内共军之上”。
这方面华野确实比较差,主力6纵的副司令皮定均将军的日记中就曾经记载了这只华野三只虎部队之一的主力的连营干部的问题:“连没有进攻计划,进攻就一窝蜂往上冲”;“新缴获的加拿大机枪,又快子弹又多,连长多有不管指挥变为机枪手者”这样的记录。这确实是因为华野处于四战之地,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整训队伍,只能让队伍在战斗中学习战斗的缘故。不过在中后期大量消灭蒋军王牌部队后,华野各部队都补充了大量的蒋军俘虏,应该说,如整74A,5A这样部队的官兵战斗素质是要高于我军的,所以,后期华野部队的战术素养有较大提升。

从部队传统来说:
东野几乎清一色的一方面军血统,毛的嫡系除了在华北晋察冀以外基本都集中于东北,而华野的前身华中野战军几乎全是新四军,而红军血统比较纯的新四军1、3、5团还在皖南被损失了;山东野战军除了7、8两师算是115师的主力,其他都是地方部队在山东主力被抽走后升级而来,往上找背景,三野的红军血统是最稀薄的,所以1955年评军衔的时候,三野吃亏得比较厉害。

从武器来说:
华野和东野的武器无疑比中野和西野要好得多,不过华野多来自缴获,而东野不仅进关就拣过日本鬼子的洋落,之后还有自己的产品和老大哥的支援,可以说东野有自己的炮兵纵队和坦克部队,这是其他野战军不敢想的,这些部队不是东野的缴获,主要来自于老大哥的援助,在东北,国军并没有什么武装优势。而华野的炮兵主要来自于缴获,当然,炮弹没少从东北要。武器上来说,东野后期装备的主要班组步枪以日式的九九式和苏制的莫辛纳甘“水连珠”居多,而华野部队的班组步枪多为中正式或美制M1迦南德。
从武器来说,轻武器华野多来自缴获,而东野多来自接收,华野轻武器稍好于东野,而重武器上,其他部队加一起也不是东野的对手。

总体来说华野战斗力稍微弱于东野,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华野发挥的作用远大于东野,如果没有华野在南线拼命,东野不会在47年48年有那么多时间去训练部队解决根据地建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31
从战斗力来说:
华东野战军从成立那天起就处于不胜则败,非赢不可的环境中,从解放战争中历年党中央对各大区各野战军的歼敌要求来看,华野在1949年前始终处于肩负最大责任,需要消灭最多敌人的铁打主力的位置,而东野在1948年的歼敌任务仅和千里跃进大别山后伤筋动骨的中野差不多,这很说明点问题。

从部队战斗素养来说
东野明显占优,林彪在东北训练部队的时间很充裕,国民党始终只能从西南方向向北满进攻,背后还要受我南满部队的骚扰,所以北满根据地的部队训练也好,土地改革也好都很有时间。这种条件下,林彪所创造总结的步兵连营级别战术思想如:“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三猛战术”等对部队的战术素养提高很大,所以杜聿明曾经比较关内关外解放军的战术素养后说“关外共军战斗素养远在关内共军之上”。
这方面华野确实比较差,主力6纵的副司令皮定均将军的日记中就曾经记载了这只华野三只虎部队之一的主力的连营干部的问题:“连没有进攻计划,进攻就一窝蜂往上冲”;“新缴获的加拿大机枪,又快子弹又多,连长多有不管指挥变为机枪手者”这样的记录。这确实是因为华野处于四战之地,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整训队伍,只能让队伍在战斗中学习战斗的缘故。不过在中后期大量消灭蒋军王牌部队后,华野各部队都补充了大量的蒋军俘虏,应该说,如整74A,5A这样部队的官兵战斗素质是要高于我军的,所以,后期华野部队的战术素养有较大提升。

从部队传统来说:
东野几乎清一色的一方面军血统,毛的嫡系除了在华北晋察冀以外基本都集中于东北,而华野的前身华中野战军几乎全是新四军,而红军血统比较纯的新四军1、3、5团还在皖南被损失了;山东野战军除了7、8两师算是115师的主力,其他都是地方部队在山东主力被抽走后升级而来,往上找背景,三野的红军血统是最稀薄的,所以1955年评军衔的时候,三野吃亏得比较厉害。

从武器来说:
华野和东野的武器无疑比中野和西野要好得多,不过华野多来自缴获,而东野不仅进关就拣过日本鬼子的洋落,之后还有自己的产品和老大哥的支援,可以说东野有自己的炮兵纵队和坦克部队,这是其他野战军不敢想的,这些部队不是东野的缴获,主要来自于老大哥的援助,在东北,国军并没有什么武装优势。而华野的炮兵主要来自于缴获,当然,炮弹没少从东北要。武器上来说,东野后期装备的主要班组步枪以日式的九九式和苏制的莫辛纳甘“水连珠”居多,而华野部队的班组步枪多为中正式或美制M1迦南德。
从武器来说,轻武器华野多来自缴获,而东野多来自接收,华野轻武器稍好于东野,而重武器上,其他部队加一起也不是东野的对手。

总体来说华野战斗力稍微弱于东野,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华野发挥的作用远大于东野,如果没有华野在南线拼命,东野不会在47年48年有那么多时间去训练部队解决根据地建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