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黑疸病如何防治

我家的小麦有很多黑疸!!我想问一下如何防治小麦黑疸病

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俗称“黑疸病”,有腥黑穗病、秆黑粉病和散黑穗病三种。现分述如下。 1.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由属于黑粉菌属的真菌侵染小麦导致的。其中由光腥黑粉菌导致的称光(或丸)腥黑穗病而由网腥黑粉菌导致的则称网腥黑穗病。这两种病曾经严重发生危害,并得到了控制,但目前在冬、春麦区的部分地区均有回潮危害的报道。本病在小麦抽穗后才能被发现,病穗较健穗稍短,初为灰绿色,颖片向外稍张,其后露出病粒菌瘿。病粒初呈暗绿色,后变为灰黑色,用手指轻压,破裂后散出带有鱼腥味的黑色粉末,是病菌的厚垣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厚垣孢子表面光滑的是光腥黑粉菌,表面有网状突起花纹的是网腥黑粉菌。 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小麦收获脱粒时,可以附着在麦种表面,也可落入田间和扫场土中。在用麦秸沤肥时、在一般温度下还不会死亡;用麦秸麦糠喂牲口,通过牲口的胃肠消化,厚垣孢子仍能存活。因此病菌的厚垣孢子可通过种子、土壤、粪肥三个途径传播而成为下季小麦本病的初侵染来源。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种子传染为主,而山东某些地区粪肥带菌也是传病的主要途径。内蒙春麦区寒冷干燥的地方,病菌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因而也存在着土壤传病的可能性。 小麦播种后,麦种发芽,附着于种子表面的、土壤和粪肥中的病菌厚垣孢子也随之萌发,并由芽鞘侵入麦苗,在植株中生长。小麦孕穗时,病菌菌丝体进入子房,破坏花器并形成新的厚垣孢子而出现病粒和病穗。 由于病菌是从芽鞘侵入的,因此药剂拌种是很好的防除措施。一般情况下可用75%五氯硝基苯以种子重量0.2%的药量与种子干拌,或用40%—60%的六氯代苯以种子重量0.3%的药量与种子千拌;或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与种子干拌,即可收到良好防效。在粪肥或土壤传病为主而严重发病的地块上,除药剂拌种外应加用土壤处理措施。即每亩用100%的六氯代苯0.5千克(如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不是100%,可根据其含量相应增加成品药剂的用量),加细土5~15倍拌匀成药土,再与种子混合均匀后播种。 另外还有一种腥黑穗病叫矮腥黑穗病。病株特矮、仅为健株的1/3~1/2;分蘖特多,可多达40个;全穗都是病粒;病菌还能侵染大麦、黑麦以及多种禾本科杂草,而且病.菌的适应性很强,它的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连种七年抗病种后,换种感病种时,发病率还可高达50%以上。由于它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而且在我国麦区中尚未发现此病,因此被列为检疫对象。对于此病,我们如果发现了或怀疑是矮腥黑穗病病株时,应立即上报,以便进一步检验和进行必要的处理。 2.小麦秆黑粉病 小麦秆黑粉病是由条黑粉菌属的真菌侵染小麦导致的。主要发生在冬麦区。小麦在拔节前后症状表现明显。在叶片叶鞘、茎秆上出现长条状病斑。病斑初为白色,后黄白色、银灰色,最后呈黑色条斑。斑内充满黑粉,是病菌的厚垣孢子。病株分蘖增多,大部分不能抽穗而枯死。有的虽能抽穗但病穗常卷曲在剑叶叶鞘内,结实率低而籽粒秕瘦。 由于病株分蘖多而矮小,收获时常被遗留田间而随耕翻埋入土中。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因此土壤带菌是传播此病的主要途径。另外脱粒时病菌厚垣孢子可附着于种子表面;用病残株沤肥或喂养牲口,病菌被混入粪肥,因此本病还有种子与粪肥带菌传播的途径。小麦播种后,病菌随麦种发芽而萌发侵入小麦芽鞘,并进入生长点。以后随小麦生长菌丝体进入叶片、叶鞘和茎秆,次春在表皮下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出现明显症状。小麦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极为明显,而且抗病资源也多。因此防治此病的最好途径是筛选、培育、利用抗病良种。此外,药剂拌种和施用药土也有良好防效。方法同小麦腥黑穗病防治一节中所述的。 3.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是由黑粉菌属的一种真菌侵染小麦导致的。症状于小麦抽穗期表现。病株抽穗常略早于健株。初期病穗未抽出时,外面包有一层灰色薄膜,内部有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随后薄膜破裂,病穗抽出被风一吹、黑粉被吹散,以致只剩下裸露的穗轴和残余的黑粉。大多数情况下,病穗上的全部小穗均被摧毁,少数可残留几个小穗,结几粒种子。 小麦散黑穗病是典型的花器侵染、种子内部带菌传播的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时也正是病穗上厚垣孢子随风飘散时。落到小麦雌蕊柱头上的厚垣孢子萌发芽管自柱头侵入,经花柱进入子房以至胚珠。种子形成时菌丝进入胚部和子叶盘。当种子成熟时菌丝的胞膜略加厚而进入休眠阶段。病种播种后,种子萌发,潜存在种子内的病菌也萌动并随小麦的生长点向上发展。至小麦孕穗期菌丝体在小穗内迅速发展,破坏花器形成厚垣孢子而呈现症状。 由于本病唯一的传病途径是种子内部带菌,因此采用无病田留种或建立无病留种田获得无病种子是根本的防治措施。在无病区选种和换种,是最简易有效的措施。无病留种田应设在远距大面积麦田300米以上的地方,并用处理过的。种子作播种材料。种子处理可用可用70%的御农拌种剂直接拌种,或种子重量0.3%的25%百菌酮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15%的15%羟锈宁粉剂拌种;或用20%萎锈灵乳油500毫升拌麦种100千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7

预防小麦散黑穗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药剂处理

50%和穗安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2%拌种均能收到良好效果。上述处理后的种子和包衣剂混合然后拌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有些药剂在拌种时注意不要超过规定量,以免发生药害。

二、物理消毒 

    温汤浸种:

    (1)变温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6小时使菌丝萌动,在49 ℃的水中浸1分钟,然后在52—54的水中10分钟。此方法防治效果较好,但需严格掌握温度,且操作较繁,大面积推广应用不太方便。

    (2)恒温浸种:将种子于44—46℃水中浸3小时,然后捞出,冷却并晾干备用。恒温浸种比较安全,并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将发病率降低到0.5%以下,便于大面积处理。

    生理杀菌处理:用生石灰和消石灰0.5公斤,加清水50公斤,可浸麦种30—50公斤,水温在20℃时浸3—4天,25℃时浸2—3天,35℃时只需1天。浸完后晾干播种。此方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效力也很高,明显优于温汤浸种。在浸种过程中,麦种不易不过多,以种子厚度2尺为宜,以防底部种子发热霉变。

三、石灰水浸种的菌丝作用,是一种生理杀菌。种子在无氧的情况下,产生乙酸或乙醛,杀死潜伏在种子内部的菌丝体。在处理过程中,石灰只起防腐作用,与杀死种子内潜伏的病菌并无关系。

四、繁殖无病种子:在良种场或种子繁殖基地繁殖无病种子。种田距离大田至少在100米以外,所用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保证全部无病。做好无病种子的繁殖工作是防治此病的根本措施,可以免去种子处理的繁重工作。

五、选育抗病品种:小麦散黑穗病菌生理小种变异速度较为缓慢,小麦对散黑穗病抗性是单基因显性遗传,抗原也丰富,有利于抗原品种的选育。在选育抗病品种中,可以利用病菌不能进入胚内,或进入胚内但在分生组织发育上有差异,以及闭花授粉避病的特点进行选育工作。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等。

症状:主要危害穗部,茎和叶等部分也可发生。穗部受害形成一包黑粉,外部包有一层浅灰色薄膜,随后表皮破裂,黑粉散出,最后残留一条弯曲的穗轴。有时穗的上部有少数健全小穗,下部变为黑粉。在大多数情况下,病株主杆及分蘖全部抽出病穗,但有时部分分蘖未受到病菌的危害而生长正常。茎部受害在田间不易看到,病部多发生在邻近穗轴的基部,孢子堆成疱状和条纹状,灰黑色。叶部受害,症状多出现在叶片的基部,其症状类似于茎部,发生也很少。散黑穗病菌侵染小麦后,除外部表现典型的症状外,其内部组织也发生变化,使细胞增大,气孔增大且数目增多,叶肉栅栏组织变得紧密,细胞变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