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的爸爸和妈妈一家人‘

如题所述

我们一家人
爸爸妈妈真是一对“冤家”。他们不仅性格不同,而且对许多事物的观点也截然不同。别的不说,两人的消费观念就大相径庭。
爸爸买东西喜欢买贵的,因为他始终认为“便宜没好货”。大年三十那天,爸爸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一下子“干掉”一百多元,并坚持认为“物有所值”。回家后,妈妈便开始数落了:“你说你也真是的,给孩子买学习用品,我不反对,但是给孩子买什么科幻小说啊!”爸爸却乐呵呵地说:“学习娱乐两不误嘛!”妈妈一直信奉这样一条“理论”:买东西只买对的,不选贵的。于是妈妈买东西都是挑便宜的买,买了贵的就觉得吃亏了。跟爸爸一比,妈妈是不是“寒酸”多了呢?
因为观念不同,所以他们之间免不了发生“大战”,我则成了他们的“和事老”。既能使他们双方“停火”,又能让他们握手言和,我的心里真是得意无比啊!
听听,听听,战争又开始了。我的小闹钟没电了,我们一家在超市购物,我在挑选电池,可是五号电池有两种:一种五毛钱一节,一种一块钱一节。买哪一种好呢?爸爸放下手中的书本以一种权威的口吻说:“买一元的,免得老买,烦人!”“不不,别听你爸爸的!”妈妈一把把我拉到她身边,塞给我五角钱说:“买一节五角的用用,省得浪费!”爸爸好像真的生气了:“你这人也太小气了吧!”“你以为咱家钱多啊,是不是都想挥霍完啊?!”“一节电池有什么了不起的,还谈得上挥霍?”“节约就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天哪,妈妈连这么老掉牙的理论都搬出来了。我趁他们唇枪舌战的当儿,赶紧将两种电池各买了一节,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回家试验试验!”爸爸妈妈一看我这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爸爸花钱“大手大脚”,妈妈花钱“小里小气”,加上我这个“和事老”就构成了有趣的一家。有时,我想:要是爸爸妈妈在一件事上保持了相同的观点,那么我们家肯定会失去许多的乐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7
家 里
王毛利

那天,我放学回家。妈妈正在切腊肉,我丢了一片在嘴里,味道真好。妈妈笑着
说,说:“毛利,妈妈做的腊肉好吃不?”我调皮地笑着说:“好吃,好吃,吃
了放个屁都会臭很久!”妈妈知道我是在说她小时候说的话,说:“啥时候的话
了呀?是外婆告诉你的?”“哈,妈妈不打自招了!”我拍着手跳,同时又伸手
去拿腊肉骨头。妈妈挡住我说:“馋嘴。”我说:“你小的时候放学回家,就打
开碗柜寻找吃的,抓起冷饭就往嘴里送,馋不馋嘴呀?”妈妈说:“看我不撕了
你的嘴。”我说:“是我亲眼看见,难道还有假?”“你亲眼看见的?我小的时
候,你在哪里呀?”“在你的肚子里呀!”我嬉笑着回答。“什么,你说什么?
也不怕别人笑话。”妈妈好像有点儿生气,我不再说话了。
饭桌上,爸爸看见妈妈在笑,而我却气耸耸的样子,就问:“你们母女俩怎么啦
?”我看妈妈正笑着,胆子又来了,说:“爸爸,讲讲妈妈小时候的事!”“不
许讲,我小时候的事,你知道什么呀!”妈妈边说边向爸爸挤眼睛。爸爸分明看
见了,却仍然煞有介事地讲了起来:“你妈妈小时候,啊,不是,是刚出生的时
候,又瘦又黄,小得可怜。别人都劝你外公把她丢了。你外公舍不得,毕竟是自
己的亲生孩子呀,于是整天都把她抱在怀里,特别关照她。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
天,老天不负有心人,你妈妈终于长起来了。可是身体仍是不好,她挑食,不吃
玉米,又不吃红薯,可把你外公害惨了,你不知道,那时候的大米好稀奇啊!上
中学了,你妈妈的成绩好,你外公就更加护着她了。你妈妈一顿就要吃半斤大米
,你的几个舅舅只能吃玉米、红薯。看着你妈吃大米,他们只能吞口水……”听
了爸爸的讲述,我又笑起来,说:“哇!哈哈哈,妈,原来你的小时候这么精彩
呀,外公、外婆这么疼你,我好羡慕你呀。可是,你怎么这样没有同情心呀?怎
么不同情同情舅舅们,让他们也吃大米呀!怪不得我这么嘴馋,原来像你呀,哈
哈哈…… ”妈妈说:“没有这回事,你爸爸瞎吹的。”“谁说是瞎吹?这可是你
爸爸说的!”爸爸的嘴一点不软。“哈哈哈……”又是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妈妈夹了一块肉,一下塞进了爸爸的嘴里,说:“快吃,笑什么笑?这么好吃的
菜还塞不住你的嘴!”爸爸朝着我做了一个鬼脸,端起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