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子扶苏的一生

如题所述

1、敢于直谏

扶苏,秦始皇长子。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拘捕审讯咸阳城的术士。术士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扶苏针对始皇帝坑术士一事,曾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大怒,于是将扶苏发配,让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

2、逼令自杀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当时遗诏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

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使者在旁边一再逼迫催促,扶苏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自杀而死。扶苏死后,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

扶苏素有贤名,所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二世暴政时,陈胜说:“天下受暴秦的统治已经很久。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就因为扶苏屡次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秦始皇就派他领兵驻守外地。

现在传闻扶苏并没有罪,秦二世却把他杀害。百姓都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死。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拥戴他。楚亡后有的人认为他已死,有的人认为他逃亡躲藏起来。现在要是我们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们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


扩展资料:

后世纪念:庙宇

扶苏庙,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境内,据说扶苏和大将军蒙恬率军在此筑城戍边抗击匈奴,但却遭到奸臣陷害含冤而死。扶苏死后,当地百姓为纪念扶苏,特在此地建造扶苏庙。此后历经北魏孝文帝元宏“遣有司谕祭”,唐太宗李世民敕封“柏枝大王”,并令尉迟恭督工扩建庙院。北宋建隆年间,因扶苏庙有数株千年柏树,故改称“柏枝神祠”,后又经元、明、清各朝多次维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扶苏的一生可谓是有点悲惨了,他虽然身为皇子,但是却没有享到几年福,就被发配到了很偏远的地方。在好不容易回到皇宫的时候,等待着他的却是死亡。他这个人是比较聪明的,从小到大他都比自己的弟弟显得更加有智慧。在许多事情的决策上面,他都能帮到自己的父亲。

往往他的建议也都比较的好,所以他的父亲采纳他的建议比较多,长此以往,他就形成了有什么说什么的那种性格,自己在对事情的决策方面有什么意见都会很大胆的说出来,不会考虑到自己说出的话会有什么不妥,会不会引起父亲不开心这些问题。

这可以说是他的优点,也可以说是他的缺点,因为有的时候说话很直接,比较方便别人理解,也会觉得你这个人非常的耿直,但是有的时候说话太过于直接,会得罪别人。

扩展资料:

扶苏,秦始皇长子。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拘捕审讯咸阳城的术士。术士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扶苏针对始皇帝坑术士一事,曾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秦始皇大怒,于是将扶苏发配,让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7

扶苏,秦始皇长子。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拘捕审讯咸阳城的术士。术士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扶苏针对始皇帝坑术士一事,曾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当时遗诏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8
历史人物 秦始皇长子(?—前210),嬴姓,名扶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扶苏。 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但也是位无政治经验的人物,在面对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无法应对选择自杀,是因为皇帝制度的难违。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始皇帝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据说其母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不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就在扶苏热切期待回到朝堂一展宏图之时,“始皇”一旨诏书传至上郡,竟是责备他办事不力,赐其与将军蒙恬自尽。扶苏悲愤交加,便自刎。 扶苏墓 秦始皇统—全国后,扶苏曾多次议政,对于治国、安定天下颇有见地。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侯生、卢生等人议论皇帝,并双双逃走。秦始皇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怒,下令御史进行追查,把460多名儒生全部“阬之咸阳”。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不同意父亲焚书坑懦的举措,多次上书谏议,劝阻秦始皇。他认为“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希望皇帝明察秋毫,赶快中止错误的举动。扶苏的劝谏触怒了秦始皇。被秦始皇派到北方,在上郡蒙恬的大军里面锻炼。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秦始皇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即皇帝位。同时另书赐蒙恬和扶苏死,并“数以罪”。胡亥的使者奉书到上郡,扶苏打开诏书知必死无疑,遂准备自杀。大将蒙恬曾经起疑心,力劝扶苏不要轻生,“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但扶苏为人宽厚仁义,不愿背礼,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旋即自杀于上郡军中。 电视剧《神话》中的扶苏,马文龙饰 扶苏素有贤名,民间尚不知扶苏已死,或有言“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于是后来陈胜、吴广起兵反秦二世之时,便假称公子扶苏,以号召响应者。(此事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史记· 陈涉世家》中有明确记载。) 对于扶苏的死有多种说法,许多人对史书的记载持怀疑的态度,至今尚未定论。 一部分人认为扶苏识破了赵高等人的计谋,只是因为天下初定,不愿挑起战争,也不愿和自己的兄弟兵戎相见,避免不必要的争端,才毅然自尽。但扶苏这种做法相对来说是不正确的,如果他成为皇帝,那中国的历史恐怕就要重新改写了。
第4个回答  2013-10-18
公子扶苏是一位很上进的太子,要是大秦传给他,大秦可能就不会完了。他不了解他父亲,他父亲正四处找长生不老药,他却结帮拉派,被告发,被抓了小辨子。结果被发配远方。然后被害死,胡亥登位把大秦葬送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