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伦是干什么的?

他造了个什么万能工具胎.......
书上说是“一五”期间的人,“走在时间前面”的......
谢谢大家滴回答~

王崇伦曾任鞍钢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哈尔滨市委副书记。

王崇伦,出身贫寒,解放前在昭和钢铁厂当学徒。1949年3月,在鞍钢机修厂工具车间当刨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车间副主任、鞍钢双歌办副主任、鞍钢工会筹备组组长等职,在“一五”期间,创新者被誉为超前者。

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职工技术合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

扩展资料:

为了使职工技协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一全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王崇伦相继多次组织有关方面对我国的职工技协工作的产生、发展、经验与教训进行研讨,并提出了改进新形势下技协工作的措施。由此,全国大中型企业的技协陆续开展了有偿服务工作。

这一举措的实施,为职工技协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王崇伦长时期的超负荷工作,损伤了他原本强健的体魄。

1985年5月,王崇伦突然半身麻木,言谈吐字不清,被身边工作的同志“强行”护送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脑血栓后,院方决定对其进行系统治疗。王崇伦只住了一个疗程的院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2002年2月21日,王崇伦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李瑞环、尉健行、罗干等同志参加了送别仪式。

根据王崇伦同志生前的愿望,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3月13日,王崇伦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千山脚下的千秋公墓功勋园内,了却了这位老模范多年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崇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31

王崇伦(1927年7月2日-2002年2月1日),男,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沙河区(1945年光复后划归鞍山管辖)北头街村。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曾任鞍钢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哈尔滨市委副书记。

王崇伦出身贫苦,解放前在昭和制钢所当徒工。1949年3月入鞍钢机修厂工具车间当刨床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车间副主任、鞍钢双革办公室副主任、鞍钢工会筹备组主任等职。一五计划时期(过渡时期)出现的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扩展资料;

王崇伦,1927年7月2日出生于辽阳县。

1949年8月,王崇伦进入鞍钢轧辊厂,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鞍钢职工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年轻高级技工之一。

1953年,王崇伦悄悄地搞起了科研攻关。他大胆地构想用刨床代替插床,设计了一个圆筒形的工具胎,把插床垂直切削转变成刨床的水平切削。

这一独特工具胎被命名为“万能工具胎”,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取得新突破,由45分钟缩短到30分钟,最后降到19分钟,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至7倍。1953年,他完成了4年又17天的工作量,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崇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31

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曾任鞍钢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哈尔滨市委副书记。

王崇伦是辽宁省鞍山市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8月退休。王崇伦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后,努力钻研业务技术,进行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100多项。1953年,他创造发明“万能工具”胎,在技术革新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

956年、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出席了全国先进生产者大会。1954年至1973年先后1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王崇伦同志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党的十二届中央委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

扩展资料:

1954年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让更多的青年工人在先进人物的带动下前进》的社论。 1954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发扬王崇伦的工作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社论。1954年2月14日,《工人日报》发表了题为《学习王崇伦的先进榜样》的社论。

同年,团中央专门组织了一次首都青年工人与王崇伦会面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人人都可以做一个先进工作者》的讲话。同年,王崇伦的事迹被编入小学生语文课本,"万能工具胎"的图片被印成邮票。从此,王崇伦以"走在时间前面的人“誉满中外。同年,王崇伦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赴苏联参加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

参考资料:人民网-著名劳动模范王崇伦逝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崇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25
王崇伦,出身贫寒,解放前在昭和钢铁厂当学徒。1949年3月,在鞍钢机修厂工具车间当刨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车间副主任、鞍钢双歌办副主任、鞍钢工会筹备组组长等职,在“一五”期间,创新者被誉为超前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