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明,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指什么

如题所述

1、下南洋: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末年,因战乱不堪和前朝贵族权力失落,大量民众纷纷移居海外。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毗邻关系,该地区成为中国移民的首选迁徙地和避难所。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下南洋”。尤其在明末清初,以及清朝末年,这一迁徙活动达到高潮。截至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高达700万人。
2、走西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之一,“走西口”发生在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的漫长时期。许多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民众离乡背井,开辟了中原与蒙古草原之间的经济和文化通道,促进了北部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3、闯关东:中国近代向东北地区的移民活动,被统称为“闯关东”。主要的移民群体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其中又以山东人最为突出,尤其是胶东地区。清朝时期,东北被视为龙兴之地,严禁汉族人迁入。然而,随着日、俄势力的进入和东北的开发需求,这一禁忌逐渐失效。此外,光绪三年、民国十八年、民国三十一年中国内地的三次大规模灾荒,迫使许多居民带着家人,成群结队地前往东北寻求生机,或投靠亲友,并开垦荒地。
扩展资料:
- 闯关东的原因还包括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求大量劳动力,以及光绪三年、民国十八年、民国三十一年三次大灾荒导致内地居民大量涌入东北。
- 下南洋的原因在于东南亚作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地理位置毗邻,且闽、粤两省人民与海相依,便于往返,同时距离近,费用省。
- 走西口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山西人口众多,生活困难,另一部分则是适应当时边防的需要,晋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