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与群臣论止盗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上与群臣论止盗原文及翻译,示例如下:

1、原文部分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2、上文的翻译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

扩展资料:

本文出自《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所著。是司马光曾经苦于史籍众多,学者很难全部浏览。因为他想总结要点,他写了传记历史。《通志》初刊8卷,从战国到秦二世,出现在朝鲜,引起了宋英宗的注意。

平治三年后,他下令出版社设在崇文书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资治通鉴”称号,依次颁赐。元丰用了七年时间写了这本书。《镜鉴》由司马光作曲,刘舒、刘攽、范祖禹合编。刘舒博采众长,记忆深刻,从《史记》中的下史到《私录杂言》,尽更大努力编撰《通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