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半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1. 经典的文言文4字是哪个

四个字的文言文,还必须“经典”,那只有“之乎者也”

【成语】:之乎者也

【拼音】: zhī hū zhě yě

【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文人咬文嚼字,内容空泛。

之乎者也【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出自】: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示例】: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叫人半懂不懂的。

【近义词】: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义词】:的了吗呢

2. 写自己遗憾的一件事半文言文 400字左右

遗憾的一件事

记得那是一个周二,老师只留了一项作业,是写字书是的作业,本来里面的字就很少,而且我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正当我写得带劲的时候,放学了.

到了家,我正打算写作业,姐姐来了,我顿时高兴起来,缠着她,要和她打羽毛球,因为以往总是她获胜.可是姐姐却说要先玩一会别的,再和我打一会儿羽毛球.我想反正一个下午的时间写作业也来得及,为了不让她生气,我只好服从她.

我们玩得开心极了,写作业的事早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姐姐快要走了,可是我们还没有较量羽毛球,她也想和我玩,便问我:“菲菲,作业写完没有,走,打羽毛球去!”这时,我才想起写作业的事,就对她说:“很抱歉,我忘记写作业了.”“太遗憾了,我去找对门小姐姐吧!”说完,转身就走,还丢下一句话:“快写作业吧,我在楼下等你.”

我赶紧回屋写作业,可钢笔也和我过不去,不是没水就是往外“吐”水,我赶紧把钢笔弄好,又把作业写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赶紧去告诉姥姥,我要出去,可姥姥让我把书包收拾好,我不赶顶嘴,只好照办,然后“飞”出了门,刚走到一楼,就看见对门的姐姐满头大汗地回来了,她说:“你姐姐让我告诉你她走了!”我惊呆了,望着小姐姐那快乐的背影,我不停地责备自己.我傻愣愣地站在那儿好半天,眼圈红了,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好象急于落下来.姐姐怎么也没等我,我还没和她较量球技呢!我哭着跑回家里.进了门,把门关上,趴在床上接着哭.妈妈回来了,听见哭声,急忙过去看.“菲菲,怎么了?”妈妈问.“呜……姐姐约我去,呜……打羽毛球,可我没写完作业,没去上,呜……,”我哭着说.“谁不让你遵守时间,这是你自找的!”妈妈说.姥姥又进来说:“你妈妈说得对,谁让你贪玩呢!”妈妈的责怪,姥姥的责备,和我的自责,撞开了我伤心的闸门.对,谁让我贪玩,不写作业,这都怪我,不应该怪姐姐没等我.

这次,我真遗憾啊!如果我不贪玩,如果我认真写作业,不就可以和她决战了吗!这点我要向对门的小姐姐学习,学习她一心一意地做事,学习她抓紧时间.我想:姥姥和妈妈的责怪是为了我好,我要好好学习,回报她们,于是,我走到学习桌前,认真地复习起功课来.

3. 带有半 半的四个字词语

半饥半饱 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半间半界 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半梦半醒 指睡眠尚未清醒.

半青半黄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半上半下 指两可之间.

半生半熟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半丝半缕 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半吐半露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半推半就 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新半旧 指不新不旧.

半信半疑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疑半信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真半假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4. 文言文四字成语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生词本基本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贬义

出 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例 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近反义词近义词刻舟求剑 固守成规 坐享其成 墨守成规 好逸恶劳 守株缘木缘木求鱼

反义词通权达变 借坡下驴 标新立异 见风使舵 除旧布新 随机应变

5. 帮忙翻译一篇半文言文 跪求

高考作文士运论?原文: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求运道,成功诸法,然每见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

至如三国之李萧远作《运命论》曰:“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余未尝不涕泗横流,扼腕叹息曰:“古今之士、之贤、之圣岂受制于三者乎?至如仲尼受困陈蔡,李广难封,哀哉。”

后余饱览古今贤士之文,远近名圣之迹,乃释怀,有三叹作焉: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再曰士运在勤不在求,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谓予弗信,请见陈词如下:昔者仲尼学富五车、胸藏礼乐,遍施仁义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学于郯子、师襄、老聃之徒欲以广其闻,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

其志壮哉,其行壮哉,其言壮哉。然其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遍历七十国而不一遇其主,岂不叹哉!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颜回出;修古之圣典,而有六艺作。

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书生,岂得闻其名而后深赞哉。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人有不弃于壮志之道而后必有不知有处得之。此余所谓“士运在此不在彼。”

战国之时,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当是时,有志之士投之则中,未有不得意之人。

余以为弗是也,孟尝之徒独养鸡鸣狗盗之徒,未有匡扶国家之才贤。是故苏秦散尽资才而不说听其言,后起六国而权倾天下。

曩时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当时尽有矣;曩时其所躞蹀之公卿门,当时尽开矣。富埒人主,权衡国君,谁得而当之?是矣王勃曰:“ 老当益壮,守(宁)移白道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此非余所谓“士运在勤不在求”乎?伯牙遇子期乃畅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汉武,商鞅得景监方说秦王。士运在人手乎?奈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学,以我之滔滔雄辩需假人之手? 余思淳于髡闻之必仰天大笑,疑缨索绝。

俞伯牙有绕梁之音,司马相如蕴绝世之才,公孙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法。韩退之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窃以为余为千里马亦先已于伯乐矣。“士运在我不在他”昭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言天下皆慕圣德 。

《运命论》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又曰:“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流(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

又曰:“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是也夫。

余訚訚于此,欲作沛然之辞以广余意,终日孜孜不倦于古今典籍,所为何事?所拥何志?张载《日知录》志曰(《近思录》记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翻译:我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寻求时运前途、成功等方法,但是每当看到古代的名士不得其主,无不丢开书叹息。

再如(看到)三国李萧远写《运命论》说:“治世乱世都是运气决定,穷困显达都是命运决定,贫贱显贵都是时机决定。”我无不涕泗横流,扼腕叹息说:“古今的士人、贤人、圣人难道都受制于这三者吗?就像孔子受困陈蔡,李广难以封侯,真是悲哀啊。”

而后我饱读古今圣贤的文章才终于释怀,三叹而发出感慨:第一士人之命运在此不在彼,第二士人之命运在勤劳而不在求取,第三士人之命运在自己不在别人。若说我的话不可信,请听我解释如下:古代孔子学富五车,胸藏礼乐,遍施仁义,想要以正道救天下于水火,向郯子、师襄、老聃这些人学习,想拓广自己的见闻,周游天下想要传布自己的思想。

他的志向多么雄壮!他的行为多么雄壮!他的言语多么雄壮!可惜他运气不好,命运多有坎坷,走遍了七十多个国家而没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君主,岂不让人感叹啊!然而他重视学校教育,教出了颜回这样的学生;修编古代的书籍典章,编成了六经这样的书籍。他的志向已经彰显了,否则以我百代之后的一介孤陋书生,岂能听说他的盛名而深深赞服他呢?孟子说:人总要先自轻自贱,而后别人才会侮辱他。

人如果能不抛弃伟大志向和道义,那就一定能在某个方面得志。这就是我说的“士人之命运在此不在彼”。

战国的时候,齐国有孟尝君田文,赵国有平原君赵胜,楚国有春申君黄歇,魏国有信陵君无忌。那时候,有志之士一出仕就得志,没有不得意的人。

我认为不是这样。孟尝君这些人只会豢养些鸡鸣狗盗之徒,没有匡扶国家的才能。

因此苏秦散尽资财而不得重用,在六国之后奋起,最终却权倾天下。之前勤勉寻求而不得,这时全部获得了。

之前来往徘徊不能进的公卿之门,这时全部四敞大开。其富贵和权利比得上国君,谁能及的上他呢?因此王勃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不是我所说的“士人之命运在勤劳而不在求取”吗?伯牙遇到子期才畅达了自己的心意,司马相如通过杨得意投靠汉武帝门下,商鞅通过景监才能游说秦王。士人的命运在别人的手中吗?为何凭自己的实力、凭自己的才学、凭自己的滔滔雄辩还要假借别人之手呢?我想淳于髡听见了一定要仰天大笑,笑断自己的帽带吧。

俞伯牙能弹奏绕梁之音,司马相如胸藏绝世之才,公孙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法。韩愈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