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凯叔讲关于亲子阅读的几点启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听了《凯叔讲故事》公众号里面凯叔关于亲子阅读的一个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凭着记忆热炒热卖地写下了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点,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

有的家长觉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孩子老是不停的打断,总有无穷无尽的为什么要问,家长因此很是抓狂。尽管如此,有时还会被孩子各种嫌弃:妈妈,你讲的一点都不精彩;爸爸,你模仿老虎的声音一点都不像,于是乎很多家长就想知道给孩子讲故事有什么技巧吗,也在寻找其他渠道,比如在手机上下个《凯叔讲故事》APP让凯叔来代替他们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很快就被凯叔讲故事吸引了,家长也终于落得清净了,似乎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我们却在无意中冲淡了孩子对家长的亲近,家长对孩子的陪伴,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很快的,如果错过了那几年的陪伴,以后要想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可就不容易了。所以,凯叔在讲座的一开始就说了,家长亲自给孩子讲故事才是最好的,任何人,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要说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那就是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光,是家长和孩子的默契。

第二点,作为家长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各方面的认知,让自己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来教育孩子,有能力给他做一个更好的指引。

凯叔讲了和他女儿的一段对话。他的女儿突然有一天对他说《西游记》里的人物都是假的。真的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本事,那么的神通广大。凯叔给女儿讲了他们在都江堰参观二王庙的时候里面有二郎神杨戬的塑像,在其他的地方旅游也看到过二郎神的塑像。还有在日本庙宇里看到的释迦牟尼塑像和在中国的庙宇里看到的释迦牟尼塑像都是长得一样的。如果他们都是假的,那为什么到处都有人在供奉他们,给他们做塑像呢?

女儿说:那他们就是真的。

凯叔说:如果是真的那怎么从来都没有人见到过他们真正地灵活现的出现过呢?

女儿说:那他们就是假的。

凯叔笑笑说:那他们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凯叔的女儿已经完全蒙圈啦,她有点不耐烦地说:我说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我说它是假的它就是假的。

凯叔轻舒了一口气说:对了,宝贝。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他们给你力量的时候,他们就是真的。在你不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就是假的。真真假假,存在于你的心中。在于你信与不信。

通过凯叔和他女儿的这段对话。我就在想,如果是我的孩子跟我说《西游记》里面的人物都是假的。我该怎么回答他?我也许会简单直接的告诉他,那都是神话故事是虚拟的。绝对不会有凯叔想的这么有深度,这么有技巧的引导孩子做出自己的回答。

听到这里我就觉得 家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也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否则脑袋空空的我们怎么给孩子好的引导。

第三点,关于中国的传统故事和西方故事的好与坏。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从小能够接触更多的关于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提倡多给孩子听传统故事。但中国的传统故事真的都是好的吗?是优秀的吗?凯叔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私塾先生因为马良没有交学费,所以不让他上学。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大家都认为私塾先生很坏。是的,私塾先生是做的有些不对。那我们想想现在,如果没有交幼儿园的学费,能让我们上幼儿园吗?这肯定不能。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接受私塾先生的做法呢?

凯叔还举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讲小孩子单独一人将鬼子引进了埋伏圈,最后用牺牲自己换取了战争的胜利。这是让我们教育小孩子从小就做人肉炸弹吗?细思极恐!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觉悟,这个不反对,但是这样的事情应该是他成人以后自己去愿意做这件事情,小孩子不应该承担这些,他们有快乐的童年就够了。

在中国好多的传统故事里,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故事的结果不是我赢就是我输,非黑即白。我们都知道,这个社会是多元的,是很复杂的,怎么可能简单的用是非黑白就能分得清楚。很多时候两者之间的解决方式绝对不是对立的,一定会有第三种方式。凯叔又说了他给女儿讲真假美猴王时的思考。

唐僧师徒分不出真假美猴王,地藏王菩萨分不出,阎王爷分不出,观音菩萨分不出, 玉皇大帝也分不出,最后只有请教如来佛祖。小说里如来佛用金钵罩住了假的美猴王也就是六耳猕猴,孙悟空一金箍棒就把他打死了。但我们想想这样真的好吗?六耳猕猴和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说话方式一模一样,本领也一样高,为什么他就该死呢?

如来佛和观音有一段对话。如来问观音,你知道六耳猕猴来自哪里吗?观音回答不知道。如来说,六耳猕猴不是来自人间,也不是来自天界,他来自内心。

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从小到大,内心里总有另一个自己在和本尊唱反调。比如我今天想吃蛋糕,内心另一个自己就会说不行,吃了蛋糕,你会长得更胖的。在经过不知道多长时间,多少次的矛盾之后,最后,我们也许会接纳另一个自己,也许矛盾依旧。

六耳猕猴和孙悟空长相一样,说话方式和学到的本领都是一样的,其实他就是孙悟空的另一个自己。就好像孙悟空喜欢晴天,另一个声音说阴天也不错;孙悟空喜欢平静的大海,另一个声音说波澜壮阔的大海也很好啊。也许就是这样的相互矛盾,造就了一个孙悟空,一个六耳猕猴。那为什么六耳猕猴就应该被打死?我们难道要毁掉我们自己吗?就没有别的办法吗?当然有,那就是选择第三种方式,接纳。凯叔还说到了为了祖实现国统一,我们选择一国两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选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都是被证实了的非常好的处理方式。

现在我们又来说说西方的童话故事,主角通常是两个人,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公主。故事的结局通常是王子的终极梦想就是娶到公主,公主的终极愿望就是嫁给王子。给孩子讲美好的爱情固然不错,但爱情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来达成生活的美好。 

凯叔还举例说《格林童话》原著里,白雪公主嫁给王子之后用及其残忍的方法处死了曾经害她的皇后。我们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好多时候只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给孩子讲些道理,但自己从来没有好好的思考过故事背后的一些东西,在选择故事书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用心。这一点真的要给凯叔点赞,在《凯叔讲故事》里,对很多的童话都做了净化,这让人感到了作为一个企业的良心,作为一个爸爸的用心。

第四点,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不喜欢阅读,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反思一下自己,自己是不是喜欢阅读呢?你是不是给孩子买一堆书扔给他告诉他好好读,然后自己玩手机打游戏该干嘛干嘛。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你自己都不喜欢阅读,又怎么能强迫孩子喜欢阅读呢?都说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如果你要让你的孩子喜欢上阅读,那么你自己就必须要爱上阅读,如果你实在不爱阅读,哪怕是做做样子也好啊,o(* ̄︶ ̄*)o。

有句话说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将来能画出什么样的图画,很大部分是取决于家长。

第五点,不要破坏孩子的专注能力。

现在很多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喜欢犯这么一个错误,就是在孩子聚精会神看动画片儿,或者听故事的时候,我们总是去打断他们,一会儿喂她一块水果,一会儿又找机会寻找话题和他搭讪,一会儿又催促她该做别的事情了。其实我们在这么做的时候,正在破坏孩子对专注力的训练,那么以后她很难再做到对一件事情专注。孩子在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千万别去打扰他。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当你专注于某人说话时,你就会自动屏蔽到周围其他的声音。如果一个人够专注,他即使身处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也能做到像在安静的房间中一样自如。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没有画面,只有靠耳朵听,这时候孩子就会靠自己的想象力来脑补出她所听到的故事里的画面来。

凯叔也讲了这么一件事情。他的女儿看八六版《西游记》的时候说孙悟空一点都不帅。凯叔当时很惊讶,因为我们都认为八六版的《西游记》是最经典最完美的。于是凯叔就问她的女儿: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孙悟空不帅呢?他的女儿说:这个孙悟空没有你讲的故事里的孙悟空帅。凯叔突然就明白了,他在给女儿讲《西游记》的时候从来没有仔细的描述过孙悟空的具体长相。孙悟空的长相完全是她女儿自己在脑海里创造出来的,所以她认为自己脑海里创造出来的那个孙悟空是最帅的。

其实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当一部经典名著或者是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的时候,经常都会吐槽里面的人物和小说里的描写不符。就是因为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自己在脑海里已经脑补出了人物的完美形象,所以当看到电影电视剧里面演员饰演的人物的时候总是有差异的。

本是无意间得到这么一个听讲座的机会,没想到通过这个讲座,我已经深深的被凯叔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了,也明白了《凯叔讲故事》为什么会做的这么成功。他们提倡的非课堂教育真的是挺好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碰上凯叔讲故事这样的平台是她们的幸运,也是家长们的幸运。

有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们家长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平台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听到更多更优质的故事。但这仅仅是辅助,就如凯叔所说,任何人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爸爸妈妈亲自给孩子讲故事来的更好。

亲子教育,最好的方式还是亲力亲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