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子阅读讲座”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本周我听了关于亲子阅读的专家讲座,说是亲子阅读,其实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学习的,因为图画书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中,我们都会将图画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对幼儿自身发展的价值?对主题实施的推进?等等,所以会读图画书、会分析图画书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图画书对幼儿发展和课程实施的价值。

本周的讲座专家是朱永新、张丹丹、王林、陈赛、王凤芬、杨涤、大猫七位老师,他们都从图画书的不同角度做出了细致的分析,但是让我最为深刻的内容是由张丹丹和王林两位老师进行的讲座。

首先是张丹丹老师做的讲座,关于“绘本中的阅读技巧”。正如张丹丹老师提出的,1年级之前也就是学龄前阶段要培养幼儿终身阅读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在一开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张丹丹老师提出了4大选择绘本的原则,即“有趣、足够美、警惕盗版、文字要讲究”,特别是“有趣”这一点尤为重要,就算是大人,如果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个物品或者某个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不感兴趣的、是无趣的,那怎会有接下来的事情呢?读书也一样,如果一开始家长给了孩子的书是孩子不感兴趣,无法唤醒孩子对阅读的喜欢,那么今后想要再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比较困难了,正如有一句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有一些家长往往会有功利心,他们太希望孩子成功,太希望孩子比其他孩子学到更多知识,所以给孩子选的书往往以“是否有用”为评判标准。比如“这本书我的孩子是否可以认识很多字?”“这本书是芣能让我的孩子学会一个本领?”等等,这些思想都不利于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张丹丹老师还提出一点,4岁以后的孩子阅读绘本要“博而杂”,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博览群书”,但是有的家长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选择自己认为好看的绘本给孩子,其实我认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绘本时,不妨先找一找绘本的封皮或者绘本中的几个情节让孩子看一看读一读,问问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主选择绘本,这样也是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给了孩子自主权。

其次是王林老师的讲座“如何用图画书设计课程”。王林老师在其中提出的一点是“朗读前、朗读中、朗读后”三大环节分别对幼儿阅读的引导。这些环节不仅在课程中适应,在家长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中也适应。

王林老师提出阅读前的一条是“呈现封面,鼓励幼儿将故事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我认为王林老师提出的这一点关键在于利用封面引发幼儿继续看绘本的兴趣,那么,怎样利用封面来引发呢?我觉得可以利用启发性提问法,比如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在呈现给幼儿封面以后可以这样引发幼儿思考“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呢?母鸡和小狐狸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认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狐狸要跟着母鸡?母鸡是要去哪里呢?”幼儿会非常渴望得到答案。当然,这一点我们老师在集体活动中也是可以运用的。那么,怎样将绘本故事运用到我们的课程中呢?它可以是对新主题的引发、对活动区活动的支持、对主题活动的延伸与生成等等。比如在《好朋友》主题中,面对孩子们之间的冲突行为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和孩子用语言表达“如何与好朋友正确相处”,时,不妨用过绘本故事,用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掌握交朋友的正确方法。

比如在读完《真正的朋友》这一绘本以后,我们发现其中两个主人翁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都和班里的两个小朋友JR和HH特别像,JR也是瘦瘦的高高的,HH是胖胖的,但是比JR矮一些,他们平时也喜欢相互对比、争抢,有的孩子在读完绘本以后说道“我觉得他们好像JR和HH啊!”于是,我们因此便展开了讨论“两个好朋友产生矛盾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需要怎样交朋友呢?”等等,在孩子们讨论出了朋友之前怎样友好相处的方法以后,然后来一个“相亲相爱的小约定”,比如如果两个人都想要看同一本书要一起分享,在想要和对方玩同一个玩具时要懂得询问和谦让,再把我们的小约定画下来贴到班级中,时常提醒自己怎样正确交朋友。JR和HH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每次在一起看书时,HH会对JR说,“我们是好朋友要相互分享!”,JR也会先思考一下,然后答应和HH一起分享图书。

在朗读中,也要注意引导幼儿预测一下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或者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比如在读绘本《跑跑镇》时,一开始可以直接向孩子讲述“小猫和小鹰撞出了猫头鹰”“白马和黑马撞出了斑马”,之后就可以让孩子猜测啦,比如“黑熊和北极熊会撞出什么呢?”这样的提问会让孩子在大脑中立刻搜索不同小动物的信息,比如外形特点、颜色特点等,也能更好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再如绘本《从头动到脚》《数一数,亲了几下》,在阅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互动,学着小动物的样子动一动,妈妈亲亲宝贝,宝贝数一数妈妈亲了几下,这样的互动不仅可以培养亲子之情还可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让幼儿知道原来读绘本好有趣啊!其实这一点引发到幼儿的语言领域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们在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我认为可以先对故事进行分段,给孩子思考“故事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机会,最后老师再将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完整呈现。比如我在开展集体活动《这是谁的自行车》时,在一开始我会引导幼儿从观察“自行车的大小、车轮子的数量、车座的外形特点、脚踏板的数量”等自行车的特点出发,让孩子猜测“这会是哪个小动物的自行车呢?”并说出你猜测的原因,最后再将所有的单个画面放在一张PPT上,完整呈现给孩子,这样既保证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又保证了幼儿阅读绘本故事的完整性。

总之,绘本的阅读也是需要技巧的,它不是简单地读一读、看一看,而是怎样引导、怎样延伸,比如“怎样边读边互动?”“怎样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怎样通过绘本内容延伸出其他内容?比如“表征、创编”等等。而这些,需要我们家长、老师提高自身的绘本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