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与反思「」(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1

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现将反思如下:

(一)、抓住语言重点进行教学,环节扎实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分别是:可恶、蚜虫、盼望。在教学中,我现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棉花姑娘生病图,然后引出“蚜虫”一词,在理解时,现让学生自己说说蚜虫是怎样的害虫,转而理解“可恶”,再通过看蚜虫的图片,听老师简单介绍蚜虫,再次巩固理解“可恶”。从而理解“盼望”一次。

2、课文的2~3自然段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朗读棉花姑娘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上,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盼望”之情。

3、课文的第5自然段,通过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找一找的方法了解七星瓢虫的特点,重点理解“圆圆的”、“很快”、“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通过看图,加深理解七星瓢虫的样子和特点,从而理解“惊奇”一词。并通过同桌朗读来训练本段课文的对话朗读。

4、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在于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能积累此类词语,拓展练习。首先通过看图理解“碧绿碧绿”,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类型词语。

5.整体上,通过学生自己朗读,要求学生完成填空,复现生字,巩固课文理解。

(二)、语文课的学习更应该以整体性为主

总体说来,本堂课能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能抓住文本,以识字、朗读、语言训练为课文主题。但整体性不够,问题过多而细碎,平均使用教学力量,若能提出一个整体性的大问题,再以此展开,对学生放得更多一些,也许会更好。

同时我也观摩了同组的徐琳老师的授课,她采用的是上海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运用的大量的语言训练的练习设计,大大提高地学生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练习的设计是那么巧妙,那么有坡度,那么有应用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度过了受益匪浅的一节课。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与反思【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读好请求的语气.

2、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教学教程

一、旧识引入新课

1、复习生字。

2、出示棉花(课件),认识棉花。

3、板书课题,读好轻声。(“花”、“娘”)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1、棉花姑娘生了什么病呢?

2、棉花姑娘请了谁来帮忙呢?

3 、最后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三、学习课文

三、读感悟,理解课文

1.体会感情,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看,蚜虫为什么是可恶的?

(2)哪句话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句: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啊!(抓住盼望一词读出棉花姑娘迫切想要医病的心情)

2、默读第二自然段

(1)、用“-”把棉花姑娘的话画出来,用“~~”把燕子说的话画出来。

(2)、跟你的学习小伙伴说说读了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3)、引导读“棉花姑娘”请求的话。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习第三、四段

(1)、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比较第二自然段,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还知道哪些益虫益鸟呢?

(3)、拓展,句式训练,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练习说话。(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5、6自然段

(1)、最后到底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啊?

(2)、棉花姑娘认识七星瓢虫吗?从哪儿看出来?

(3)、七星瓢虫自我介绍

(4)、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

(5)、课文中两个词把棉花姑娘写的特别美。(碧绿碧绿、雪白雪白)

四、总结回味

五、拓展延伸:怎样保护益虫益鸟?

六、板书

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

啄木鸟 捉树干里 害虫

青蛙 稻田里

七星瓢虫 --蚜虫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将课文分成四部分进行教学。课文里角色较多,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同时我安排了说话环节,我设计了两处,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第二次是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到拓展。如果在检测学习效果时,我再设计让学生分段接力读课文,也许效果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