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同盟为何消灭不了曹魏?

如题所述

司马历史观: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成为群雄割据最后的胜利者,三人建立的国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便多了一段三国时代的记载。三国之中,魏国占据半壁江山,实力最强;蜀国和吴国结成同盟,商议联合抗击曹魏。可最终继承曹魏力量的西晋完成了一统霸业,蜀吴同盟也没能够改变灭亡的命运。

按理来说,双拳难敌四手,蜀国和吴国领土、人口加在一起比魏国差不了多少,为什么还是阻挡不了北方政权一统天下的趋势呢?今天司马老师就和大家来一起分析分析这一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孙权、吕蒙以及陆逊这些东吴的高层领导需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从他们夺取荆州开始,吴蜀联盟就已经失却了共同对抗曹魏、消灭曹魏的希望。

怎么理解这个观点呢?我们看西蜀和东吴的北伐军事行动,蜀国在诸葛亮和姜维的前后领导下进行了十多次北伐,每次都是出祁山直取凉州、再下长安。由于蜀国只有这一条进攻路线,所以曹魏即使每每在前期遭遇败仗,也能够化险为夷,将蜀人赶出魏国。反观东吴,孙权、陆逊发起的军事行动都是从江东北伐,向淮南一带进攻。结果逢战必败,进攻端从来没有占到过便宜。这就让人十分奇怪了,为什么孙权和陆逊不商讨从其他地区发动北伐呢?比如荆州,当年关羽在此北伐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一度逼得曹操都要迁都避其锋芒。

只是,在历史上东吴从来没有于荆州之地发动过北伐,这些领导人究竟打的什么注意呢?其实,孙权和陆逊不是不想在荆州北伐,而是不敢在荆州北伐。曾几何时,蜀国大将关羽在此镇守,他发起的北伐连续击败了曹仁、于禁、庞德等魏国名将,可谓是威震华夏。可后来吕蒙偷袭荆州得手,联合徐晃一起击败了关羽军,关羽父子也落入东吴之手,为孙权所杀。后来张飞、刘备都间接直接死在东吴的手上,吴蜀名义上虽然同盟,可实际上两国已经是死仇一般的关系。

因此,陆逊如果调动荆州之军北伐,蜀国有兵来犯怎么办?江东之兵需要提防张辽,根本没有援军可以驰援荆州,到头来就算北伐顺利,拿下了曹魏一些地盘。后路已失的吴军也不可能在两国夹击下守住这里,最终导致偷鸡不成蚀把米。更何况,吴军此前发动的几次针对襄阳的战役并未成功,东吴军队的战斗力无法在淮南突破张辽的防线,也别指望他们能够在当时荆州都督司马懿的手上占便宜了。

其实,《三国志》中陆逊之子陆抗的一番话便给我们提供了论据:“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以为西陵(夷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对东吴来说,荆州是护卫江东的重中之重,绝不容失。东吴想要北伐成功的话,唯一的道路就是向淮南进兵。只可惜,孙权军事能力实在太差,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如果换了他的哥哥孙策,说不定还有些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吴蜀画饼分魏,相约北伐。但画出来的饼终究还是假的,心不齐各怀私,终难成事。比如诸葛亮228~234年的五次北伐,吴蜀东西配合的只有最后的第五次,其余都是各打各的。235~250年吴国四次成规模的北伐,二国一次相约联合都没有。250~263年姜维活跃期,二国的关联作战,勉勉强强也就二次,却还谈不上相互配合。
虽说东吴对魏作战基本都不给力,除了有名的几场大规模北伐,一般动用兵力都不甚大,但长在数量密集,将领历代没有出现过断层,自陆逊朱然全琮丁奉诸葛恪以下,吴国的前中后三代将领基本都领兵对魏国北伐过,平均下来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战,直至吴国灭亡。相比吴国,蜀国的对魏作战就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活跃期只有诸葛和姜维时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