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如题所述

心理咨询是指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其作用: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其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其帮助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专业人员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心理咨询主要依赖于辅导者和来访者之间能否建立起互相信赖、合作无间的帮助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来访者投入到辅导过程之中,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话、甚至自己的隐私,相信能改变自己的愿望、坚决配合的决心。因而在咨询过程中,良好关系的建立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校心理工作者或者班主任来说,为建立良好帮助关系, 使来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纠正歪曲的、防御的或排斥的感情,应注意作好咨询信息保密工作,以温和态度、尊重和真诚对待来访学生.
一、做好来访学生的信息保密工作
在会谈前时,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很有必要向来访学生澄清保密性的问题,对咨询过程中必要的记录给予说明,对所谈内容和隐私权的保密与尊重作出肯定性承诺,以此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获得安全感,从而保证其自我探索的进行。因为咨询中的人际关系不是建立在社会交往的立场上,而是建立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内,具有隐蔽性和保密性。但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深度超过了一般的社会友谊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小心地建立起来的,因此学生营造一种安全、信赖的氛围,使其获得安全感是极其重要的。
例如,一般未经学生许可或法律不允许,不泄露会暴露学生秘密;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引用和科研写作、活动交流时,须隐去学生姓名、住址、电话等可以辨认出特定个人的个人化信息,等等。
二、热情友好、温和对待来访学生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可利用学校现有音像设备如广播、电视、黑板报进行广泛宣传,然后开展心理专题讲座等形式活动。让学生懂得中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都是正常的,而没有任何心理问题的人,反而是不正常的。让学生能够有心理问题时,能自愿主动接受心理咨询。
会谈时,来访者往往比较紧张、局促,因此心理辅导老师的态度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热情友好的态度给人以亲切感,可有效拉近双方的距离。
对来访者所谈的内心问题,不管是常规问题还是新问题,都要表示出极大的热情,都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倾听问题的陈述,并把它当作新颖的、独特的问题来处理。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用温和态度与学生谈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事情都是有归因的,单单与学生讲大道理理是不成的,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应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三、尊重来访学生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
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要尊重,这对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非常重要的。 学生前来咨询,已经鼓了很大勇气而且也表明其本身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缺点”并想改造。所以,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应该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或传递给来访学生,要对咨询学生给予尊重和感情的接纳。对他接纳有利于他自身的表达,更可以增强他改正“缺点”的信心。无论来咨询学生是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感情,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作为咨询老师都能够接纳它,应沉着、冷静、温和地倾听来咨询学生的倾吐,并适时给予接纳鼓励,如“噢”“嗯”“原来是这样的”“是这样吗?”等话语。
四、真诚接受来访学生
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真诚的眼睛是清澈的,声音是甜美的,态度是和缓的,行为是从容的,举止是涵养优雅的。故诚能行之永久,是处事立身的根本,是人生休咎的关键。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应没有防御式的伪装,不要自我隐藏、戴假面具、扮演假角色、或完成例行公事一般,而是表里一致、真诚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中。真诚给来访的学生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可以让他同样真诚信任你,让学生觉得你在帮助他,使其相信老师可以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并告诉来访学生,老师能够为其提供哪些帮助和服务。让他(她)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表达出来。
五、与来访学生保持“同感”
心理辅导老师将自己放在当事人的地位和处境中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经历他所面对的压力,体会他的处境,进入他的情绪和思想领域中,以他的眼光去看世界,以他的心情去体会,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来思想。当教师自己的主观看法,设身处地的投入时,同感的了解往往就会自然出现了。 但是,辅导员要注意将同感与同情区别开来。因为当一个人处于危难痛苦之中时,他所需要的是同感的了解,而绝对不是同情与怜悯。在这一点上,容易产生一些误解,以为当事人很渴望辅导员的同情,但其实不然,因为在当事人寻求别人帮助时,通常在那一段时间里其自我形象会偏低,而且常常会过分敏感,害怕别人轻视他,如果我们身为辅导员,对来访者带有同情怜悯的心态,那将对辅导关系是有损而无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