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容安如何咏沈阳?

如题所述

鄂容安:沈阳万寿寺咏佛手柑

清代宗室与满族诗人在入关后,与汉族诗人交往渐多,互相影响,在清代诗坛形成一股颇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即清隽豪放的北方诗歌。在清代北方诗歌流派的发展中满族诗人的加入可以说起到重要作用。一些满族诗人随军出征,参与了许多重大战事,以诗记下他们的所见所感,诗作或清丽或雄浑,别具风格。其中有些满族诗人征履踏向蒙古大漠及新疆、西藏,诗中也多见边塞的浑茫苍凉,寒荒雄奇。

他们中禅岱、顾八代、佛伦、阿桂、阿克孜、何溥、铁保、德龄、伊福纳等都有令人称奇之作。而殉节于伊犁,被雍正皇帝谥为“刚烈”的鄂容安在《鄂虚亭诗草》中留下的诗作,正属于这一风格的作品。

铁保在《熙朝雅颂集》卷第四十四“鄂容安”名下简介云:鄂容安,字休如,一字虚亭,满洲人,大学士鄂尔泰子。雍正癸丑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傅。袭三等襄勤伯爵,殉节伊犁,谥“刚烈”,祀昭宗祠。

鄂容安虽随父在关内征战,但曾多次回到故乡盛京,并写下许多吟咏辽沈的诗作,如《首山朝阳寺》《松山道中遣兴》《重宿广宁驿地藏寺》《重过医巫闾山》等。其中《八月十一日自沈阳赴京仍宿万寿寺有作》《沈阳万寿寺咏佛手柑》等是几次回盛京时住宿于万寿寺的诗作。

后一首为七律,全诗云——

罗浮树下初经露,云梦枝头未点霜。

何事独先成妙果,竟来相伴在禅堂。

空中挂月无烦指,座下拈花自有香。

总为慈云覆辽海,南来曾否费梯航。

万寿寺,遗址在今沈阳小西门外什字街上,1989年正式定名此街为“万寿寺街”。寺庙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由豁峰和尚在这里创建了慈惠寺,老百姓叫它“谭家庵”。到清初重修时,更名为万寿寺,是皇太极过生日的地方。由于是圣上瞻礼之所,康熙皇帝东巡谒陵祭祀时,也到万寿寺来瞻礼,他还御笔亲题了一幅书轴“辽海慈云”和一块匾额“慈意妙云”。由于万寿寺位于小西门外,在盛京通往北京的驿路上,因而这里也成为当年来往于陪都与北京的官员、文人住宿之所,许多诗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诗章,仅《熙朝雅颂集》中就载有多首,如金良的《同傅恭庵游万寿寺》、恒裕的《九月一日出西郊遂至万寿寺》、范建中的《重过万寿寺》等。

鄂容安这首《沈阳万寿寺咏佛手柑》,选了一个新视角来写万寿寺,“佛手柑”,即“佛手”,是一种常绿乔木如佛手的果实,鲜黄色,下端有裂纹,状如半握着的手,有芳香,常被用做佛堂供果。鄂容安以咏佛手柑为题,因而首联便写佛手柑的出处:是在佛经里讲到的“罗浮树下”初沾了佛祖洒下的雨露,在云梦泽畔将它从罗浮树上摘取时未受过霜打。颔联两句,诗人设问道:为什么只有佛手柑首先成为“妙果”,竟被选来做禅堂的供品?颈联两句,作者又自作答复说:月挂中天已没啥烦扰,莲花座下拈花自然会香气袭人。尾联,诗人引用御书“辽海慈云”来概括万寿寺的情况不错,辽沈地区慈云笼罩,又问一声从南方来可曾得到慈航普渡?“航”,此处即指佛经所说“慈航”。这首诗,作者巧妙地通过佛手柑成为万寿寺中的供品,借以祈望辽海大地安宁,表达出诗人的美好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