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困惑与烦恼怎么填?

如题所述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困惑与烦恼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填写:
1、影响学生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有就如实填写,没有就填无;
2、困惑与烦恼根据当前情况如实填写,比如:学习很努力,成绩不理想;父母限制和伙伴交往游玩;人际关系紧张;父母有时批评或骂自己,整天唠叨个不停。
3、中高年级的学生尽量自己填写。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
1、失落心理
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学习不适应
一是学习心态不适应。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经常体会到优越感。进了大学后,发现山外青山楼外楼,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和优越感。
二是学习目标不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而易产生失落感。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
3、人际关系不适应
首先表现为相形之下的自卑感。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子生,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后,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
4、爱的缺失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初次远离家乡、远离朋友和亲人,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情形下过着独立的大学生活,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失落状态,有深层的挫折感。
另外还有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但很难把握学习、友谊、爱情的关系和分寸,因而出现不适应心理。
5、自我认识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进入大学之后彼此陌生,受青春期闭锁性心理的影响,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为谨慎。
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大学新生会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知音难觅,产生了压抑、孤寂和抑郁心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