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巧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原文: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墨血数升而愈。
译文:有一个郡太守病了,华佗认为他的病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就会痊愈,于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礼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大骂太守。
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使者不要追赶。太守更加生气,接着吐出很多(数升)黑血,病就完全好了。
注释:
1、差(chài):同“瘥”(chài),病愈。
2、货:财物。
3、无何:不多久。
4、书:信。
5、使:使者,指郡守派出去的人。
6、逐:追赶。
7、瞋恚(chēn huì):愤怒。
8、升:旧时量器。
华佗,东汉末医学家,汉族。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
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作者简介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蜀汉时至西晋官员、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汉灭亡后,“沉滞者累年”。后受张华荐举,在西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