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民事起诉状的结构和内容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标题。须注明为《民事起诉状》。
2.当事人的自然情况。即原告和被告的基本情况,当事人的自然情况有两种情形:一为自然人的,一为法人的。当事人为自然人时,原告就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当事人是法人时,原告应写明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法人代表的姓名、职务。如果委托有代理人,还要写明委托代理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务、工作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原告在写明自身情况的同时,还要写明被告的情况。因为有明确的被告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法定条件之一。被告基本情况的写法和原告相同,如有的项目不知道的可以不写,但必须写明被告的姓名与住址或所在地。
这里要说明的是住所、住址、所在地地址的提法问题。在民事诉讼中,住所通常亦称住所地。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起诉状中要求写明公民的住址,一般是指该公民的住所地的地址,但该公民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则可写经常居住的地址。
4.事实与理由。提出诉讼请求后,就要为其请求提供充足的依据。首先是摆事实。要把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发生纠纷的原因,经过和现状,特别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实事求是地写清楚。讲道理是要进行分析,明确责任,并援引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如离婚案件,一般要写明双方何时结婚,婚前感情基础如何,婚后感情变化情况,何时因何原因关系开始变化,以致发展到破裂的地步等;说明准予离婚的理由,并引用婚姻法有关条款;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财产分割提出处理意见。又如在合同纠纷中,要写清楚合同签订的经过,具体内容,纠纷产生的原因,诉讼请求及有关法律政策依据。事实与理由中,原告应向法院列举所有可供证明的证据。证人姓名和住所、书证、物证的来源及谁保管,并向法院提供复印件,以便法院调查。
5.受诉法院。根据法院管辖、民事起诉状要写明受诉法院。
6.落款。末尾要有原告姓名的签名,或盖章以及民事起诉状的递交时间。
7.附件。须说明本诉状副本份数、证据份数以及其他材料的份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8
1、名称:就是“民事起诉状”或简写为“起诉状”
2、当事人情况:即原被告的身份信息。
原被告为个人的,要列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原被告为单位的,要列出单位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
原被告一方为多人的,按多个原被告分别列清情况。
特别注意:原被告的姓名或名称一定要准确,不能有任何错字。在名称中有错字的,可能会直接导致主体错误,诉讼被驳回。提供的地址要尽量详实,具体到门牌号。
3、诉讼请求:简单、明确地说明要求法院判令或确认的具体权益。
比如要求给付的具体数额,要求确认的具体事项等。诉讼请求有多项的,应分别列明。
另外,在诉讼请求之前,有些地方的法院还要求当事人在诉状上填写“案由”,但这并非民诉法的要求。案由是法院对诉讼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概括后形成的案件名称,比如“民间借贷纠纷”、“离婚纠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等。法定案由多达数百个,有些案件选择案由是需要专业知识和对案件研究的,如果自己不能确认案由,还是找专业律师处理为好。
4、事实和理由:写清楚支撑诉求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把双方发生争议的基本事实说清楚,尽量用概括性、简单明了的语言,而不要长篇大论,碎碎叨叨。当然,双方争议及矛盾的焦点还是要说清楚。
注意事实和理由部分要和自己的诉讼请求联系,成为支撑诉求的依据。
如果有法律依据可以列在诉状中,但杨文战律师建议诉状中以写清事实为主,法律依据明确法条简写即可,甚至可以不写。比较常见的法律条文,法官都知道不用当事人来教,如果涉及到专业性较强、比较特殊的法律条文,恐怕这样的案子也不是普通人能自己处理的,还是全交给专业律师吧。
5、尾部:法院名称、当事人签字、日期。
在哪个法院起诉,则结尾写清楚哪个法院的完整名称。
在“起诉人”后面,当事人是个人的,要由本人亲笔签字。是单位的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日期要填写完整,最后的日最好填写起诉当天日期。
6、证据部分:列明准备向法院提交的相关证据
证据较少的,可直接在诉状后附相关证据并直接在诉状中列证据清单。证据较多的,可另外制作证据目录连同起诉状一并提交给法院。
一般证据要说明“证据名称”、“证明内容”、“证据来源”等基本情况。向法院起诉一般是先提交证据复印件,但应带原件备法院核实。
7、诉状的载体
法院要求起诉状一律要在A4大小的纸张上。至于是打印还是手写都可以,当然,现在大多数都是提交打印的诉状了,有些法院甚至还会要求当事人立案时提交诉状的电子版。好律师网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