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心理各流派的基本观点?

论述感知觉的主要规律

心理学的学派简介
反映心理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侧面是各学派的出现和演变.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围绕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展开了争论,出现学派林立,理论纷纭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十大派(包括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日内瓦学派等等).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该局面演变为学派减少,相互吸收,互补并存的势态,这也是心理学趋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迄今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学派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这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于19世纪末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中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分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潜意识虽不能为本人所意识,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本能及被压抑的欲望,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其一旦发生障碍是导致精神疾患的原因.该理论还认为,人的一生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受"里比多"性能的支配,并随"里比多"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集中于身体某一区位的变动而出现口腔期,肛门期,性具期和生殖期,形成四个发展阶段.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与生俱来,即先天本能和原始欲望;自我处于本我和外部现实之间,对本我作缓冲和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即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以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虽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在全世界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精神治疗,文学艺术,宗教,法律等领域中.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修正了弗洛依德的理论,反对本能说和泛性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产生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879-1958)于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早期行为主义时期(1913-1930)和新行为主义时期(1930年以后).早期行为主义完全排斥对人的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主张心理学应对环境操纵与人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研究,并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即S—R模式.由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的客观性,使一套行为控制的方法得到发展,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精确性和实证性,并在心理学大部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因无视有机体内部过程而走向了极端,到本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新行为主义所取代.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S—R模式,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O——代表反应的内部过程,形成S—O—R模式.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于本世纪50年代所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又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看作行为的副现象,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在争得需要满足的过程中能产生人性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给人以最大的喜悦,这种感受本身就是对人的最高奖赏.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在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但却可能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四)认知心理学派
这是本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并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广义上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学派都可称为认知心理学派,如皮亚杰(1896-1980)学派也被认为属于认知心理学派.但目前在西方大多数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一一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而也叫认知加工心理学.确切地说,它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即感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等.它强调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且通过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化,像研究计算机程序的作用那样在较为抽象的水平上研究人的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特点,以揭示人脑高级心理活动规律.因此,把关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些设想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的计算机模拟,也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感知觉的主要规律
感觉过程的基本规律
·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各种感觉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由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在数量上成反比。在信息传播中,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着广泛的意义。

· 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一种感受器受到同一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对传播的认识效果有重要意义,当人们连续接触某一类信息或事物后,就会感到习以为常,不加留心,这就是为什么老生常谈、了无新意的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传播时若能突出信息内容与同类传播的差别,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信息传播中观点或材料的对比常常会收到不俗的效果。如将自己的观点同相反的或不一样的观点作比较并指出其明显或不太明显的缺陷,不仅能够使你的观点更引人注目,而且增强说服力,使你的观点更深入人心。

感觉相互作用
感觉相互作用是指某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使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如颜色感觉能够对人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信息传播中应特别重视色彩的科学使用,以便对受传者产生期望的影响,引导受传者的态度和行为。
了解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巧妙合理地利用这些规律对传播者的信息编码具有重要意义。

知觉过程的基本规律
· 知觉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并不把知觉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视为孤立无关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因为知觉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知觉整体性主要体现为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闭合律、好图形律。
· 知觉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它实质上表现为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的关系 。它使人只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中的某些刺激加以反映,从而使人能够把注意集中到某些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它对于传播内容的设计编排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知觉选择的规律)

· 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是指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它可以提高知觉的速度,也能使知觉更为深刻和精确。知觉的理解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 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知觉映像的相对稳定。包括大小恒常性、明度和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有赖于整个刺激模式的某些关键性因素间的不变的关系。雪在阴暗条件下或者在太阳光下,对知觉者都保持着同等的亮度,这是因为来自雪和来自它的周围紧邻的光线是固定比例的不管全部景物照明的水平如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9
无论各流派,在武术搏击上要战胜对手,在[技术,战术,心理]等各方面取胜的基本观点,主要规律是一制的,不可改变的...
第2个回答  2021-01-13

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3个回答  2006-11-02
我靠~~
大学心理学课本的内容都上来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