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如题所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规律。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时效性。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升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教育实践。实践性应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体现在处理、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矛盾上。二是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上。三是体现在从认知、情感等方面理解学生上。

2.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

立足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导向,以发展的理念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理好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建构发展、预防和危机相结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注个别差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要求,尊重个别差异是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4.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教师主导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强调教师主导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坚持学生主体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主体性集中体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学生主体性规范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与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