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如题所述

河南博物院馆藏——云纹铜禁
不可出国的一级文物哦

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云纹铜禁重90多公斤,呈长方形。类似于现代人用的茶几和案 台,铜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通透性较好,似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禁身的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它们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另外有十二只异兽蹲于“禁”下为足。其器身由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这些铜梗共分5层,最内较粗的一层是梁架。每根梁架两侧伸出多处支梗,犹如古代建筑上的斗拱。多层重叠,纵横交错,支梗又相互卷曲盘绕,而又互不连接,全由内层作支撑,工艺十分复杂而又精良。

同样是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楚国的东西相比秦国的简直华丽到爆好么!
细密曲折的结构漂亮到让人想趴着玻璃去舔啊!
大家路过郑州一定要去瞻仰下这神器!
咋琢磨出来的啊!

PS:我国文物事业确实是拙计,这等顶级国宝居然在网上找不到几张高清细节图,更别说官方了。数字化之路在哪里啊,在那小盆友的眼睛里···
关于博物馆数字化,评论中@唐云 提到的很务实:
“我在某小博物馆上班的,这里必须澄清下,不是我们不进行文物数据数字化,国家文物局最近这些年其实一直都在 推进这项工作,但为了防作伪文物高清图一般是不放网上的,现在作伪的人太厉害了,好像瓷器高仿的甚至会按照书籍论文中公布的各个不同年代瓷器的不同元素含量来仿烧”

亲戚有搞古玩的,对于以上评论表示深深的理解,默默点个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15
马踏飞燕,不只是文物,还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2个回答  2020-09-18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上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组成的考古联队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尼雅遗址,对这座顾城进行全面的挖掘。

尼雅古城最初由斯坦因发现。斯坦因大家应该都熟悉,匈牙利籍考古学家,曾在敦煌掠走了大量的文物。同样在1901年,斯坦因先后三次来到尼雅遗址,共掠走了11箱文物。

1995年10月,新疆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8号墓出土一面特殊的织锦。织锦上面,共有八个大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一开始学者也没有弄清楚,直到在《汉书·赵充国传》中找到一个汉宣帝发给赵充国的命令,敦促他出战:“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复有疑。”

看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跟汉朝对外征战有关系。事实也证明如此,在出土的另一块织锦上有“讨南羌”三个字。两块织锦的素材、风格统一。所以,两块织锦里面的字,连起来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五星,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五颗行星同时出现在东方,天降异象。汉朝人比较迷信天象,认为是一种吉兆。皇帝汉宣帝根据这个天象,给领兵在外的局将军赵充国下达作战命令,希望他速战速决。

赵充国讨伐南羌之时,已经76岁高龄。最终,在他的领导之下,汉朝军队迅速消除了边患,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顺畅。

‍‍

第3个回答  2020-09-18

4000年前的面条(noodle)面条呢,扣在碗里这是2005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个内容。发现地点是青海喇家遗址,这个遗址由于一次地震被完整掩埋了,所以保留下来了。遗址位置图中的河是黄河,也是2016年发science文章论证中国大洪水的证据之一。大禹治水的那场洪水,和《圣经》及其他传说中的大洪水有什么关系吗? - 知乎这次大地震,直接导致黄河北拦腰截断了半年之久,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4000年前黄河的水量还是很猛的),这么大的水量后来突然倾斜下来,直接导致整个北方地区(当时的华夏文明集中地,或者也有人称之为夏文化(争议夏是否存在))直接被洪水淹没。而这么大的水量,第一,极其罕见(下雨不会有这么大的量),这也和圣经大洪水区分了,毕竟引发原因不一样,圣经上降水,而大洪水是黄河引发的,无论是原因还是位置都不对第二,极有可能形成了大量的水乡泽国,最后通过引流才泄掉(治水)。第三,可能引发了文明长达百年的断裂,也使得华夏文明从山西西南部(陶寺文化,尧舜部落范围)迁徙到了河南二里头。发现过程是这样子的说明:这个面条是用谷物做成的这东西是中国人最早驯化的,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比如中国农业始祖,周朝先祖就叫后稷,其中的稷就是谷物的意思,稷也是百谷之长。欢呼吧,飞天拉面们,4000年前,耶稣还没出生呢!摩西也没出生呢!诺亚和大洪水刚发生完,伟大的中国人已经有了面条!这就是飞面神的神迹!H, Yang X, Ye M, et al. Culinary archaeology: Millet noodles in late Neolithic China[J]. Nature, 2005, 437(7061): 967-968.

分享科学,分享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