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纸船明烛照天烧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第一首诗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诗写新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

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对比的作用,其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并且诗句意象鲜明,含蕴深厚,耐人寻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

1956年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并且把消灭血吸虫病写进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31
意思是
(瘟神来了怎么办?),(人们会)点蜡烛烧纸船(把他送走)。~~这是庆祝血吸虫病得到控制的诗。
出自《送瘟神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8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党领导群众创造出了堵汊、开新沟填旧沟、修筑“灭螺带”、药杀、火烧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1958年全面消灭了在中国流行2000多年的血吸虫病。
疾病、疫情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自人类产生以来,各类疾病、疫情就与人类共生共存,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与各类疾疫进行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地与各类疾疫进行斗争,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并在有效应对风险、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破解危局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卓越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应对疫情采取的重要举措
新中国成立前,鼠疫、霍乱、天花、黑热病、血吸虫病等广泛流行,再加上经济落后、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国民党疾疫防治措施不得力等因素,民众贫病交加、大量死亡。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染病仍然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胁,不仅如此,这些疾疫如同一块块试金石,检验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也检验着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应对这些疫情,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重要举措主要有以下方面:
注重疾疫预防。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50年1月,卫生部就在全国各城市以推广卡介菌苗接种的方式开展了结核病的预防工作,预防接种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来承担。而且,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就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在这方面,北京市走在了前面。1950年11月,北京市率先颁布《传染病预防及处理暂行办法》,对14种法定传染病规定了不同的报告时限,如霍乱、鼠疫、天花等,一经发现应立即报告,至迟不超过12小时;对于白喉、流行性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等,应在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五年后,卫生部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建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并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强调“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目的就是控制传染源,有效防止患者、疑似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他人,避免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
建立健全疾疫组织领导机构。早在1941年的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就成立了防疫工作委员会,专门应对鼠疫、霍乱等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负责的传染病领导与防治机构;卫生部成立了中央防疫总队,各级政府纷纷成立了卫生防疫站,专门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这些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的成立有利于协调各方、整合资源,为防控疾疫提供组织保障。正是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我国在1958年全面消灭了在中国流行2000多年的血吸虫病,这在世界血吸虫病防治史上是一大奇迹。为此,毛泽东特作《送瘟神》诗二首,其中“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形象地说明“瘟神”走投无路后人们的喜悦心情。再比如,在防治天花这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并在全世界流行的烈性传染病方面,党的组织、领导力度更是可圈可点。1955年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将天花列为甲类传染病。为了有效防治天花,我国各生物制品研究所专门组织交流学习,统一天花痘苗毒种和生产规程,并严格规范天花痘苗的生产秩序,提高了痘苗的质量。而且,我国还在缅甸、印度、尼泊尔边境建立国境免疫带,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在这些措施综合作用下,我国在1960年代就基本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消灭天花病毒早十多年,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和贡献。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第3个回答  2022-03-13
文学文艺】毛泽东诗词全集(180首,含手迹81幅)
文明清涧 2021-03-26 14:53
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手迹中“层峦尽染”和“向中流击水”发表时改为“层林尽染”和“到中流击水”。

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9月)
图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作者自注:‘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旌旗’和‘鼓角’都是指我军。黄洋界很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图片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注:手迹中“众志已成城,风卷红旗如画。如画如画,直指武夷山下”。发表时改为“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图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谁持彩练当空舞”手迹中作“谁持绛练当空舞”。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图片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
图片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图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长空雁叫霜晨月”原作“梧桐叶下黄花节”。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图片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图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图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图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
图片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附:柳亚子原词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
图片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附:柳亚子原诗《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决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图片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图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图片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附:李淑一原词《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莫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图片图片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丝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原稿作:"红雨无心翻作浪,青山有意化为桥",正式发表时改作"红雨随心翻作浪"和"青山着意化为桥"。
一九五八年发表时作:“千村薜苈人遗矢”。一九六六年九月人民出版社出版袖珍本《毛主席诗词》“ 苈”改为“荔”。
第4个回答  2022-03-12
毛主席诗词纸船明烛照天烧什么意思?中间歇笔就是什么意思。

既然你对诗词感兴趣可以多关注诗词生成网,那些生成的字体有很多你可以参考自己修改。我也不是很懂楼主的意思,就是想要生成有意境的诗词就明烛照天啦!最后一句应该是首尾呼应吧。我猜的哈然后最后一句,嗯,是不是要强调一下“明烛照天”?老实说我的理解跟楼主不一样,还望题主赐教。

这是好久之前写的一篇,忽略不了那段磨人的山路,但我还是想贴上来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楼主~有什么改进的可以跟我说噢~毛主席诗词的“明烛照天”前边、中间都用作结束语。首尾呼应,亦承前启后。

不同意毛主席诗词最后一句“明烛照天”的说法。意境的话,照天文啊往后的字,上下互文,就是天生明烛了。我也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说清楚,因为我自己就是学生,老师答不上来,我记不住。

只看你的话不知道是你问的哪首,不知道前后文怎么判断。但是大概意思是:几乎一切知识、思想和行为都是基于某种天,就像光或激情,如果没有某个天,其他皆属虚妄。通过某种方式“明烛照天”就可以知道明灯、太阳和烛光照射的方向和方式。

几字一联偶一窥真知,明烛照天文,真知存大智,天文必有至理参看丁晓良老师的解读,不是恶意洗地,学术不对口真的很耽误事,像题主说的新兴词汇、单字查证又是另一回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