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和小篆都是中国文字,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一大一小吗?

如题所述

区别不仅仅在字体一大一小。小篆相对于大篆来说,无论是从形体还是笔画上都已经变得更加的简洁了。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而形成的。小篆书写起来也更加的简便,看起来也相较于大篆来说更加的美观。

大篆出现在西周后期,其字体由粗细不一的僵硬线条变的更为柔和了,但是还保留着象形文字的原型。在秦国时使用的就是大篆。著名的毛公鼎就是大篆的典型作品,至今仍旧完好的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西周后期普遍使用的就是大篆字体。从广义上来讲,大篆指的是出现小篆之前的字体被称为大篆。

小篆的出现是在秦朝,秦朝的丞相李斯将原本的大篆简化,实行统一文字政策,这一文字的统一化直到隶书的出现才打破这个局面。小篆相较于大篆象形逐渐的消失了,在小篆中体现的越来越少了。秦始皇一统文字政策对于文字发展来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篆者若鸾凤奋翼,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铅利精微,同乎神化。小篆者或缕纤盘屈,或悬针状貌,鳞羽参差而互进,珪璧错落以争明,其势飞腾,其形端严。”张怀瓘这一说法完美的体现了大篆与小篆的区别。赵宦光在《论九体书》中也提出“大篆敦而圆,小篆柔而方”这样的说法,在千年以前的古人也可以很好的观察到大篆与小篆的区别。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大篆与小篆的出现都推动了我国文字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7

小篆和大篆从根本意思来看,很容易让人以为是一个字大一个字小,但是客观的说,小篆要比大篆的字体看着更潦草,更难认识。

小篆又名秦篆,是秦朝宰相李四所作。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它地域辽阔,国事众多,文献众多,难以使用原文。另外,原来的秦、楚、齐、燕、赵、魏、汉七国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也需要统一。这是一种创新的写作风格。因此,李四总理写了仓颉章,中车政府赵高,太史政府胡武京写了博学章,都是基于大川省的改革和精简。小篆又名玉筋篆,因笔法刚健优美而得名。

大篆又称简文、简传、简书和史书。周宣王时期,伟大的史学家甄先生写了十五篇大篆。因为它是真写的,所以叫“真文”。《真文》是根据古代汉语写成的,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所以它与古代汉语是相同或不同的。如今,他的作品散落在《说文解字》和后世收藏的各种中鼎易器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周玄王所写的石鼓文字。

最早时候夏代的文字。一般认为,周玄王写了十五篇大篆,原名篆书。此“夏篆”中的“篆书”也通称。在考古对象方面,没有发现准确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果有,肯定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古人大多把《夏传》的理论附在金玺上,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错误的理论之上的。

第2个回答  2020-04-27

大篆和小篆都是中国文字,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一大一小吗?大篆和小篆不仅仅只是大小的区别,而是统一文字前后的区别。

1、大篆的由来:

大篆,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它著录在《史籀》里,也可以叫做籀文。大篆是在西周后期才出现的,它的书写特点就是简练生动,而且它的线条相对比较柔和,为汉字的构形奠定了基础。篆字的含义就是提笔在竹帛上进行著作。唐代初期也就是是现在的陕西宝鸣出土的石墩上的石鼓文被认定是大篆的真迹。

2、文字的统一:

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就让他的丞相李斯来负责统一文字的工作。结合各个国家的文字,在原来的大篆的基础之上,把异体字都取消了,对文字进行了统一,也就是后来的小篆,也叫做秦篆。

3、小篆的作用:

小篆对汉字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转折,也就意味着古代文字实现了统一,它的字体特点就是线条一致,而且下笔比较的劲健有力。在后来的西汉末年,小篆就被隶书所替代了,到现在都有许多的书法家都很喜欢隶书。

4、大篆和小篆的比较:

和大篆相比起来,小篆写起来会更加的方便,而且它的书写大小也一样,并且更加的好看了,字体左右对称,是篆书不同于其他字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大篆多是以象形字为主,属于是因形立意。

第3个回答  2019-11-17

大篆小篆虽然看起来是一大一小,但是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字文化,他们的区别肯定不是一大一小就能决定的。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国宰相李斯所创。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其疆域比较大,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

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意遒健之意而成名。小篆较之大篆,笔画均已简略,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大篆,是古代汉字字体的一种,因其著录于字书《史籀》,故也称籀文。

汉书记载:《史籀》15篇,周室王写作大篆。《说文解字》中所收的二百二十五个籀文,就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第9篇而集入的,这是当今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大篆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形成于西周后期,其特点为线条均匀柔和、简练生动,并且字 形结构趋于规范,奠定了汉字方块的基础。篆字的含义,据《说文解字》,大篆是相对于后来的小篆而言的,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在广义上还包括其他各国的文字。

第4个回答  2019-11-17
大篆和小篆都代表了中国汉字书写文化,其除了字体的大小来区分外,在整体的写法、字体、行笔等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点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