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呢?

如题所述

曾在北京电视台看了一档儿童节目,有一个专家说的话给我印象特别深:最好的沟通方式是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下面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看看有多少是在指责?

“你怎么这么笨?”

“就你这样能有多大的出息!”

否定孩子能力或智商的话

伤害指数:★★★★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儿童不会自己判断自己,他是以别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对于孩子来说,他无法分辨语言背后的意义,所以他选择无条件相信父母的话,很多你认为恨铁不成钢的话,他都被迫相信了。

比如一个孩子总是把鞋子穿反,家长纠正多次未果,家长开始没耐心:“怎么这么笨,告诉你多少次了还是穿不对!”家长的一句话,就这样给孩子贴上了”笨“的标签,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与探索欲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大人认为理所当然或者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孩子却未必如此。所以,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时,你的态度很重要,应给予耐心和鼓励,换个方式表达会更好。

比如:让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我们再试几次吧!

“你不可以……”“你还小,做不好……”

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话

伤害指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探索新鲜事物是孩子自主成长的过程,一旦你挫伤了孩子挑战未知的积极性,便会使他觉得自己想做什么都会被否定,逐渐丧失探索新事物的热情,放弃自己的决定权。特别是对于terrible2的小朋友们,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膨胀的阶段,认为所有事情“我都可以做”,如果家长这时总是否定孩子的行为,他们会慢慢由主动变得被动,由愿意思考变得不愿动脑,由善于助人变得坐享其成。

比如蒙台梭利教室中的一个例子:欣欣总爱躲在老师身后,不愿意尝试新的工作,在和别的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当别的孩子提议让她来想玩什么的时候,她就会不知所措,藏在老师的身后。老师在与欣欣妈妈的沟通中,就发现欣欣以前不是这样的,她非常喜欢在妈妈忙的时候帮助妈妈,模仿妈妈擦桌子、扫地、洗碗,但这些行为都被妈妈否定了“你太小做不好”“别动,都乱了”……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话语却剥夺了孩子一次又一次想要尝试的机会,慢慢的,欣欣不再愿意去探索新的事物,“反正你也不让我做,那我干脆什么都不做。”所以,当孩子想要尝试新的事物时,家长应该多给予鼓励。

比如:如果你想好了,就放手去试,爸爸妈妈会看着你,支持你。

“闭嘴!你能不能安静一会?”

抑制孩子天性的话

伤害指数:★★★★

孩子天性都是好奇的,有强烈求知欲的,特别是当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意愿时,“话多”就变成了特质,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简直成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停地问,不停地说,不停地要求回应。

前几天小编就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家三口正在喝下午茶,孩子想要分享自己见到的事物,但他的父母正聊得兴起,根本无暇顾到他,就敷衍孩子说,“好的好的我知道了,不要再说了,安静一会儿。”孩子原本兴奋的小脸一下就“蔫儿”了,看着父母,张了张嘴却没说话,然后低头开始吃桌子上的零食,并很快全部吃光了。这时父母注意到的是“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能吃?”而实际上,孩子当时真正想做的,不是吃光桌子上的零食,而是想和爸爸妈妈说说话。

当你制止孩子表达欲望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别的方式来弥补,最通常的表现就是吃很多东西,这是一个不正常的循环过程。时间一长,孩子慢慢就不再愿意表达,变得不自信和沉默寡言,甚至影响他成人后的人际交往。所以,在孩子想要表达时,请你耐心地倾听,与他互动,并看着他的眼睛,给予足够的尊重。

比如: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可以自己去找找看,然后回来告诉我。

“我这是为了你好……”“都是为了你……”

无形中给孩子压力的话

伤害指数:★★★★

很多家长会这样对孩子说“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上进,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在孩子耳边碎碎念“你要感恩、你要感恩……”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过早地感受到压力,时间一长,要么会让孩子觉得只要有一点没做好就是对不起父母,性格出现扭曲;要么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开始叛逆,顶撞父母。

还有一种家长经常说“都是为了你,我才不能上班”“要不是因为你,我就离婚不过了”……这种以爱为名的绑架,更加让人无语。你将自己的人生问题归结于一个孩子,完全是无理地发泄,这只会让孩子厌恶和抗拒,而且非常影响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尤其是对于0-6岁的幼儿,吸收性的心智让他们非常容易受到有亲密关系的人的行为、语言的影响,有些孩子由于从小听多了这样的话,在长大成人后都不能释怀,甚至主动疏远自己的父母。

实际上,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根本不用你过多强调,即使嘴上不说,他也明白父母为他做了什么,牺牲了什么,而且感恩应该是由心而发,而不是被强迫而来的,这种给孩子压力的话,多说无益。

“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眼中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

伤害指数:★★★★

养孩子,很多家长都爱和别人比,像“你看小虎吃饭比你快!”“你看玲玲画画比你好!”“你看那个小弟弟都认识好多字了,你都不会呢!”“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孩子就在这一次次比较中,越来越自卑。

其实,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哪怕是亲兄弟,也会存在性格、能力、天赋等很多方面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蒙台梭利就曾说过,“人类的高贵来自于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同时,她还要求我们只做纵向比较,而不做横向比较,也就是说人只和自己比。

比如:你今天比昨天看书的时间多了5分钟,而且很认真,你进步了,妈妈觉得很高兴。

“说多少次了,你怎么又做错了!”

对孩子的错不依不饶的话

伤害指数:★★★

哪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就是在犯错中探索世界和成长的。如果你总是在批评他,“你做错了!”“说多少次了,你怎么又犯!”一味地指责、训斥,甚至惩罚,那么结果将是,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尝试;或者原本存有的内疚之情被消磨掉,只剩下不满、反抗或者屈服的心理。

这里,小编想起曾有老师讲过的例子,在蒙台梭利教室里,一个孩子经常问老师,“我这样做对吗?”“我是不是做错了?” 当听到老师说你没做错,所有工作你都可以尝试的时候,他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事后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才得知孩子爸爸经常说他“你怎么又做错了?”这个爸爸看似无意的责备和抱怨,却深深伤害了孩子。

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人尚不能做到的事情,何况小孩子呢?所以请对孩子的错误更加宽容一些。

换成这样跟孩子说:没关系,妈妈小时候也会犯这种错误,改正就好啦!如果你下次再小心一点,就更好啦!

“有什么事就说,你能不能别哭了!”

忽略孩子感受的话

伤害指数:★★★★

相信很多父母都说过类似的话,“你别哭了!”“能不能好好说,不要哭!”

孩子都爱哭,特别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哭是表达情绪和需求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但有时候父母会比较烦躁,干脆“一声吼”解决孩子哭泣的烦恼。

这对于家长是获得了片刻的安宁,但对于孩子,这何其残忍!

人都有七情六欲,人人都是蒙台梭利之前的文章中就介绍过,除了幸福、悲伤、愤怒、惊讶、恐惧和厌恶,这六大情绪之外,还有一系列丰富而微妙的情绪,比如焦虑、尴尬、鄙视、渴望、失望等。而幸福、快乐的情绪只占这么多情绪里很小的一部分,可我们却希望孩子总是幸福、快乐的。这就如同别人要求你,不管遇到多么不开心的事情,都要笑一样!

而且,你越是不让他发泄,孩子就越叛逆,变得脾气暴躁,不懂得心平气和地表达。所以家长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孩子共情。

比如:你心里很难过对吗?想哭就哭出来吧!等你好一点,可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吗?

前方高能!!!

还有一句最最最不能跟孩子说的话,那就是:

“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谁也不管你了/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伤害指数:★★★★★

说到这儿,小编想起了网上的一个段子:4岁的巧巧,是个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小姑娘,一次看到小河里有很多小鱼,就坚持要去抓鱼,外婆怕她有危险,就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巧巧眨了眨大眼睛,对外婆说“婆婆,你听不听话我都喜欢你!”

孩子其实比成人更懂得,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

相反,很多家长只有孩子满足了他们的期望时,才会爱孩子,当他们对孩子行为不满意时,就会收回他们的爱,用“我不爱你了、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这种话来威胁孩子,这种有条件的爱的结果,会让孩子渐渐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同时由于害怕被抛弃,而陷入深深的不安,继而不懈努力去做那个被父母接受的“乖”小孩,越来越没有自我;此外还可能影响孩子未来对于爱的认知。想让孩子停止不适当的行为,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你这样做可能会感冒,我们先回家换件厚衣服再来,好吗?我们现在去找一点更好玩的事情吧!

蒙台梭利说过,“父母并不是子女的创造者,只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必须承担崇高的使命,去保护儿童,并深切地关注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使命,父母应该净化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对子女的爱,并尽力去明白这份爱是藏于内心深沉情感的外露,绝不应对它留有私心或加以怠慢。”

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前途光明,不断地给孩子提要求,并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可忙来忙去,才发现最应该做的其实是管理好自己,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语言,用平和的心态和正面积极的语言面对孩子,跟孩子说“你可以的”、“没关系”、“我们再试试,别放弃”,即使是被“话痨”似的娃逼到濒临崩溃,也要深吸一口气,保持耐心。因为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其实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啊,孩子是缺少安全感的,如果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经常拿这句话吓唬孩子,其实会使得孩子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啊,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
第2个回答  2021-01-12
特别大,这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并且觉得这世界上没有关爱他的人,容易自闭。
第3个回答  2021-01-11
这种威胁式的教育,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会非常失落,缺乏自信,认为父母并不爱自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