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物种组成

如题所述

1.物种组成的性质

群落的物种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落性质。例如,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类由樟科、枫香科、木兰科、山茶科植物组成,下层则由杜鹃花科、山矾科、冬青科组成;而高寒山区的植物群落,则主要由低矮的虎耳草科、石竹科、龙胆科、十字花科、景天科、莎草科构成。

根据各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

1)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强的植物种,具有较高的优势度。群落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乔木层中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如马尾松林乔木层以马尾松为优势,马尾松就是该群落的建群种。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的影响,它们对生态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亚优势种:是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植物种。在复层群落中,亚优势种通常是居于较低的亚层,如在马尾松林中,若灌木层以桃金娘占优势,虽然它是灌木层中的优势种,但从整个群落来看桃金娘则属于亚优势种。

3)伴生种:为群落中常见植物种,与优势种相伴,但个体数量较少,不起主要作用。如马尾松林中的乌饭树和米饭花等。

4)偶见种或罕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它们通常是濒临灭绝的残遗物种,或是有人带入以及侵入的物种。某些情况下可具有生态指示意义。

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

1)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对乔木、灌木和丛生草本一般以植株或丛株计数,根茎植物以地上枝条计数。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和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密度或相对多度。

2)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内草本植物的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的7级制多度,即:

Soc(Sociales)——极多,植物在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被景;

Cop1 (Copiosae)———数量很多;

Cop2———数量多;

Cop3——数量尚多;

Sp(Sparsal)———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Solitariae)———数量少而稀;

Un(Unicum)——个别或单株。

3)盖度: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即投影盖度。后来又出现“基盖度”的概念,即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对于草原群落,常以离地面1英寸(2.54cm)高度的断面积计算。对于森林群落,则以树木胸高(1.3m)处的断面积计算。盖度进一步可分为:种盖度、层盖度和群落盖度(总盖度)。通常种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群落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盖度与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的相对盖度。

4)频度:是指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一般用出现该样方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计算。群落中某一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为相对频度。物种在群落中出现的频度变化较大。通常频度大于80%的植物属于优势种或建群种,而频度小于20%的植物多属于偶见种。

5)重量和体积:重量是用来衡量物种生物量的指标,可分为干重和鲜重,它是衡量群落生产力的指标。体积,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指标。在森林经营中,通过体积计算可获得木材生产量。

3.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变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变化过程以及由其组成的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广义地说,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从群落特征的角度来看,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随纬度有明显的变化。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东北地区的阔叶林中单位面积内的木本植物丰富程度,远比海南阔叶林来得少。

随海拔高度增加物种的多样性逐渐降低。例如,在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从海拔850m上升到4750m,平均物种数逐渐降低;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墨脱一带为亚热带植物群落,单位面积植物丰富,随着海拔升高,物种数降低。到海拔4500m以上的高寒高山荒漠区,植物稀少,只有一些雪莲、红景天及凤毛菊属及虎耳草属等耐寒植物。

生物多样性还受空间异质性影响。空间异质性代表地形、地貌及物理等环境条件,环境越复杂,空间异质程度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就越大。空间异质性有不同的尺度,地形地貌变化属于大尺度,山区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原区,因为山区生境多样,能支持更多的物种生存。岩石、土壤植被垂直结构变化属于微观空间异质性,该异质性使小生境变得丰富多彩,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增加。

另外,人为的砍伐也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例如,福建省南靖县的和溪亚热带雨林,750年来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林中单位面积内植物种类很多,生物多样性丰富;而在同一地区砍伐过的雨林中,生物多样性则显著减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