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分超高分题:我国在气象上、飞行上的高度划分标准与范围是什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1878146.html
我国在气象上、飞行上的高度划分标准与范围是什么?
在气象上,低空与高空等各个高度划分标准与范围是什么?相当于多少米的高度?
在飞行高度上,低空与高空等各个高度划分标准与范围又是多少?
请告诉高度划分标准与范围的根据。
2个问题合并,分数400分也没有人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飞行的高度不单是由飞机类型确定的,首先要是目视飞行的话,不同的航向有不同的使用的高度层(0到179 180到359为两个扇区)使用高度奇偶相间,具体的高度由飞行员向空管申请或听空管安排。对于仪表飞行和航线上的飞行,每条航线有规定可用的高度,每趟航班也有它的高度,任何需要高度的变更都要获得许可,而不是不同类别的飞机飞不同高度层,不是这样划分的

我国的划分有很多种,一般是0-3000为低空,3000-6000为中高空,6000以上高空
1、“低空飞行”和“高空飞行”不存在一个严格的标准,各国航空界的划分标准往往各不相同,有的把1000米以下划为低空,4000米以下划为中空,更高为高空;欧美则常按10000英尺、20000英尺划分,各有差异。各国还会把空域进一步划分为更详细的高度层,以便分别指挥空中飞机彼此错开高度,以免发生碰撞事故
过渡高度,每个区都不一样,看情况
过渡高度以下使用修正海压修正高度表,以上修正归零
0-179、180-359是根据航向错开高度,减少相撞可能

飞行:低空空域:4000以下(目前即将开放)
中空空域:4000-10000
高空空域:10000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7
楼上说了飞行上的划分我就接着说一下气象上的高度划分吧
大气的分层按热力学分层,共有五层,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8到18km,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对流和乱流运动故得名),平流层(50km以下),中间层(85km以下),热成层(中间层到500km,由于大气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所以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到顶层可达400到2000摄氏度)和散逸层(500km以上)。其中平流层大气对流十分微弱,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大气透明度高,是理想的航空飞行层次。
中间层大气有强烈的垂直运动,所以不适合高空飞行。另外对流层下层(2km以下)又叫摩擦层,各种自然条件变化较大,也不适合飞行。摩擦层以上又叫自由大气层。
按照大气的电离特性可分为中性层(60km以下,空气电离很弱),电离层(在高温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电离层的空气处在高度电离状态),磁层(500到1000km地球磁场的边缘)。
按照气体成分随高度的变化可分两层匀质层和非匀质层,其过渡分层在85到100km。至于分类基本可以顾名思义的。
气象上基本是按照热力学分层的。
你可以看一下这个http://baike.baidu.com/view/9737.htm

全是我自己打的哦,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2个回答  2010-03-28
依据来源:
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规则

第二十二条 航线飞行高度层配备如下:
真航线角在0度至179度范围内,由600米至60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6000米以上,每隔2000米为一个高度层;真航线角在180度至359度范围内,由900米至57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7000米以上,每隔2000米为一个高
度层;
配备飞行高度层时,按照气压高度表的压气刻度1013.2百帕(760毫米汞柱)对正固定指标时所指示的高度;量取真航线角时,以航线起点(转弯点)为准。
如航线的个别航段曲折,按照该航线的具体规定配备。
第3个回答  2010-03-29
2007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规定:
“飞行的安全高度是避免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的最低飞行高度。”
“在高原机场起飞前,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气压刻度不能调整到机场场面气压数值的,应当将气压高度表的标准海平面气压值调整到固定指标(此时所指示的高度为假定零点高度),然后起飞和上升到规定的飞行高度。
在高原机场降落时,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气压刻度不能调整到机场场面气压数值的,应当按照空中交通管制员或者飞行指挥员通知的假定零点高度进行着陆。航空器上有两个气压高度表的,应当将其中一个气压高度表的标准海平面气压值调整到固定指标,而将另一个气压高度表以修正的海平面气压值调整到固定指标。
在高原、山区飞行,必须注意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与无线电高度表配合使用。”
flight altitude
从飞行中的飞行器到某基准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是重要的飞行性能之一。
航空器常用的有绝对高度、气压高度、相对高度和几何高度等。
①绝对高度:飞行器到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在海上飞行用雷达可直接测出绝对高度。
②气压高度:根据标准大气表的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推算出的飞行高度,它可由气压式高度表显示出来。把气压式高度表的气压刻度调到标准大气状态(101325帕或760毫米汞柱),所指示的高度称标准气压高度。飞机远航、分层飞行等都需要一个统一的高度标准,以免飞机相撞,这时需要用标准气压高度。
③相对高度:飞行器到某指定的水平面(机场、靶场、战场等)的垂直距离。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需要知道飞机对机场的相对高度。这时把高度表的气压刻度调到该机场的气压值即场压,飞机距机场的相对高度即可由高度表显示出来。
④几何高度:飞行器沿铅垂线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又称真实高度、卷尺高度。在执行轰炸、强击、搜索和救援、侦察以及农林作业等任务时需要知道几何高度。几何高度可用电影经纬仪或雷达测出。一定的飞行器只能在预先设计的某高度范围内飞行。可根据不同飞行任务,在超低空到超高空范围内选择飞行高度。旅客机的飞行高度以舒适、经济为原则,中小型客机在数千米高度上飞行;大型客机则在平流层内(大约 11000米高度)飞行。现代服役的歼击机的最大飞行高度约为2万米,一些轻型飞机可以在离地十几米的高度上飞行,不同类型飞机的飞行高度上限主要决定于动力装置,下限主要决定于能安全平飞的最小速度和飞机的机动性。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温度基本不变,在30千米至50千米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微升高。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层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臭氧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对流层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叫做“对流层”。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占大气层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平流层
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又称“同温层”。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气,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高能粒子的袭击。

中间层
平流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85公里,叫做“中间层”。中间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热层”。在这两层内,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人类还借助于热层,实现短波无线电通信,使远隔重洋的人们相互沟通信息,因为热层的大气因受太阳辐射,温度较高,气体分子或原子大量电离,复合机率又少,形成电离层,能导电,反射无线电短波。

暖层
又名电离层,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暖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300公里高度时,气温可达1000℃以上,像铅、锌、锡、锑、镁、钙、铝、银等金属,在这里也会被熔化掉。本层之所以有高温,主要是因为所有的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都被暖层气体所吸收。暖层中的氮(N2)、氧(O2)和氧原子(O)气体成分,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也把暖层称作“电离层”。其中100~120公里间的E层和200~400公里间的F层,以及介于中间层和暖层之间,只在白天出现,高度大致为80公里的D层,电离程度都较强烈。电离层的存在,对反射无线电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远方之所以能收到无线电波的短波通讯信号,就是和大气层有此电离层有关。

外层
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大气层有多厚,这的确是一个很吸引人的问题。人类经过不懈地探索和追求,对大气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整个大气层可以分成几个层。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