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为何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如题所述

刘伯温是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术数,刘伯温从小就异于常人,非常聪明天赋异禀,加上家庭的氛围,他幼时就很喜欢读书,思考,对儒家著作、诸子百家都了然于心。

而且他的记忆力非常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的文笔也非常厉害,后来他写的那些书更是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刘伯温是人中之杰,他在元统元年考取进士,进入仕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刘伯温剧照

公元1360年,明太祖向隐居在青田的刘伯温两次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出山帮着自己成就大业,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明太祖也是一个明君,决定出山辅佐他,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之志。

刘伯温跟诸葛亮都是辅佐明君的贤臣,所以后人常把他跟诸葛亮做比较,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在后人看来,刘伯温跟诸葛亮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军师,但行事并不同,刘伯温更有大格局。

刘伯温第一次跟明太祖相遇,就提出了自己的《时务十八策》的见解,明太祖大喜过望,把刘伯温当成自己的心腹和军师,当然刘伯温也对明太祖忠心耿耿,积极帮着筹谋大业,帮助明太祖一统江山。

特别是他制定的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灭张士诚的策略就很成功,最终明太祖在刘伯温的辅佐下如虎添翼。

图片:刘伯温剧照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刘伯温作为开国元勋之一,受到了明太祖的嘉奖,还赦免了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这样的封赏还是很尊宠的。

刘伯温何等聪慧,他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也知道自己平时得罪了很多官僚和权贵,于是提出告老还乡,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急流勇退,回到青田县隐居起来。

但是关于他的传说,并没有因为他的隐退而减少,反而在民间越传越邪乎,听到他在民间的威望这么高,让明太祖对他有所忌惮,刘伯温吓得赶紧回到明太祖身边,表明自己坚决拥护皇帝的态度。

后来他身体抱恙,胡惟庸派太医给他开了药方吃后,明显感到不适,于是他将此事禀告了明太祖,结果明太祖却表现的非常冷淡,只是让他不要过于多虑,安心养病。

图片:刘伯温剧照

这时候刘伯温就知道,自己在明太祖这里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刘伯温为此一直郁郁寡欢,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伯温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于是将自己写的所有书都烧毁了,只留下了最初的那本《时务十八策》,然后每天去河边钓鱼,钓了满满一筐鱼后,吩咐手下人将鱼入筐,筐入缸,连同这本《时务十八策》进献给了皇帝。

朱元璋作为一代开国明君,身怀雄才大略,加上跟刘伯温多年的相处,对刘伯温还是比较了解的,刘伯温这异常的举动,朱元璋还是参透了几分。

他从这鱼入筐,筐入缸,以及这本《时务十八策》书上来看,刘伯温是想让自己善待他的后人,那个时候喜欢连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

刘伯温当时帮助建国有功,整个县城的百姓都跟着沾光,但是他死后,他的后人以及他家乡的父老乡亲,会不会也因为他遭殃呢?

他用这几样礼物,希望能够换回朱元璋对他的一丝情谊,用入筐的鱼来形容他的后人,他们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希望留他们的性命苟活于世。

图片:入筐的鱼剧照

而另外一层意思在《时务十八策》中写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朱元璋不是出身皇族,只是一介布艺,凭借自己的能力打下天下,如果不以仁德治天下,还会有其他人起兵造反,到时候这江山也只能拱手让人。

朱元璋也正是在刘伯温的告诫下,一生勤勉,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而且非常节俭,同时鼓励农民耕田,奖励开荒之人,大兴水利,提倡种植,减免税赋严惩贪官,开创了洪武之治。

当然对贪官污吏是非常严厉的,只有采取这种仁德的治国之策才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自己的江山社稷平安。

如果一味的实施暴政,虽然百姓会表面上臣服,实际上暗流涌动,百姓生活不下去了,自然会有人揭竿而起,到时候一呼百应,江山很有可能不保。

图片:刘伯温剧照

这两层意思朱元璋都已经猜到了,可是最后一层意思朱元璋当时并没有搞懂,直到17年之后才明白,只可惜太晚了。

这最后一层意思就是,皇子只能圈养而不可分封,可以让皇子享受好的待遇,圈养在京城里,不可让他们掌握实权,如果皇子们分封后,有了实权自然会不断强大自己的势力,有了足够的能力后,他们就会觊觎皇位,极有可能为了争夺权力,引起手足相残。

图片:朱元璋与皇子剧照

就是因为朱元璋没有参透这一层意思,对同姓王没有设防,而朱棣像极了朱元璋,有心计有野心,有才华有能力,同时又有军事政治上的实力,还有皇子的高贵身份。

哥哥朱标死后,太子之位空缺,朱棣本以为自己会顺理成章成为太子,没想到朱元璋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让朱允炆做了皇帝,于是朱棣起兵造反,赶走了朱允炆导致他下落不明。

通过造反,朱允炆登基做了皇帝,这场战乱势必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伤害,如果朱元璋未雨绸缪,按照刘伯温的提示早做打算,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图片:朱棣与朱允炆剧照

其实刘伯温这鱼入筐,筐入缸到底是什么寓意,恐怕只有刘伯温自己知道,对于他这个举动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能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去猜想,刘伯温作为一代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举动必有含义,但是这含义到底是什么,却永远成了一个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2
刘伯温令人把鱼装在一个筐里,让胡惟庸一定要带给明太祖朱元璋,并且嘱咐一定要用“筐”装。送完胡惟庸,刘伯温一伸腿,去西天取经了。17年后,正是洪武25年(1392年)。这年的5月,朱标去世了,大明朝遭遇的空前绝后的动荡。明太祖朱元璋千辛万苦培育了很多年的太子朱标在这年去世了。
第2个回答  2021-01-22
朱元璋看到伤痕累累的鱼以后才明白:把一筐鱼放在一起,17年后大部分的鱼还活着,但鱼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会彼此攻击撕咬,最后只能伤痕累累。
第3个回答  2021-01-22
因为当时的朱元璋并没有在意这件事情,然而,在即将走向死亡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