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小学阶段才培养会不会太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1-

孩子上小学后,很多家长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到最多的就是专注力的问题。

比如,孩子做作业不专注,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写错字,抄错题;上课不专注,爱做小动作,与同学聊天等等。这样的状况似乎很普遍,家长也很焦虑。

通常,我都会和家长说,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一看到孩子不当行为,就说孩子不专注,这不科学,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

可以从以下三个不同层级,来区分专注力的问题:

层级一:孩子正常的表现,只是一时表现不专注。

大多数孩子上课时不专注于听课,可能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内容对他来说太难啦,也可能因为什么事情而情绪不好,还有可能是不喜欢这个老师。

这些情况,并不是孩子本身有多严重的问题,如果家长经常说孩子不专注,孩子反而可能真的变得不专注。这是负向强化的作用。

同时,还需要认识到,孩子的大脑仍在发育和生长,孩子的专注力还有限。

层级二:孩子的不专注,可能源于家长的教养方式。

如果发现孩子真的和同龄孩子比较,在专注力上明显弱一些。家长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得当。

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6岁之前,自己专注地玩玩具时,认真地画画时,在浴室里一次次把水泼在地上,进行观察时,雨后用脚使劲踩水,体验感受时......我们都做了什么,叫孩子吃饭,让孩子睡觉,叫孩子别弄脏了衣服,让孩子快回来别感冒了......我们在做那些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而恰恰是这样一次次地打断,破坏了孩子专注力的内在发展机制。

而孩子上小学后,是不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对孩子过于严厉,每天看着孩子写作业,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这样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甚至让孩子厌学。

层级三:孩子持续有明显的不当行为,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如果孩子不仅仅是专注力弱,还伴有大量不合适的行为, 严重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 ,这时可能要找训练有素的专业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并对父母和老师进行访谈之后才能做出准确诊断,看孩子是不是患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 多动症 ”。

2012年9月《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上的一份调查显示,深圳市小学儿童ADHD患病率为5.39%,其中7-9岁儿童患病率较高,在6%以上。

ADHD的发病原因很复杂,但通过脑核磁扫描,红色区域表明:ADHD大脑前额叶活动不足。

-2-

上周在江西的小学里,为了更好地给老师们讲“如何说”的课程,我用了一整天时间,随机听了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数学课。重点观察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语言和孩子们听课的状态。

有几个孩子让我印像深刻。

你说他不专注吗?他没有专注老师的课堂内容,但他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个女孩上课时小动作还真多吧。

他对于我的好奇,远远超过了老师讲课的内容。

看着他,觉得学习是多么快乐美好的事情!

如果,让家长选,一定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和D学生一样,从一年级开始,就能在学习上表现出良好的专注力。

在我看来,A学生专注力也不错,要改变的是让他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C学生可能只是一时,对我这个陌生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不用太过于强调他的行为。而真正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引导和帮助的,应该就是第B学生,但也不能轻意就断定为多动症。

-3-

从心理学上来看,专注力即为注意力。

注意力有非常明确的特点,就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能让我们从外界众多的信息中,有意识的选择某个对象,忽略其他对象。然后,在选定的对象上保持集中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神贯注。这时,除了我们选定的对象,我们都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而心理学家Michael Posner把注意力的指向性,又细分成警觉和转换二成层面,首先,需要靠警觉,来指向吸引注意的新事物;转换是指,将注意从眼下事物转到另外一件新事物上。

而对于我们通常所说孩子的专注力,更多的是指注意力集中性这个特点,如果孩子专注力差,那么他上课就容易走神,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能“全神贯注”。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转换的能力也强,就更容易分神,如同上面说的B学生。

而在需要时,孩子的注意转换能力强,其实是好事。比如,孩子在上课铃声响起后,是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数学课和语文课的转换时,能够快速转换自己的注意力,这都是有益的。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比如:看书、写作业、上课听讲。

比如:安静的课堂上,突然听到门口声音;前面提到的C学生,对我来听课的好奇;有趣的电视节目;别人正在玩的电子游戏;静止背景上突然出现的运动的物体。

孩子天生就有无意注意,而有意注意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可以培养的。

1岁左右的孩子,听见妈妈的声音,就会转向妈妈,但很快又会被其他事物吸引,这是无意注意,而且注意的集中性很弱。

3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饭时,看到电视里有可爱的小动物出现,就会被电视画面吸引,甚至忘记吃饭。这时,如果让孩子不要看电视,专心吃饭,通常孩子会情绪不好,也不能专心吃饭,说明孩子的注意集中性有了发展,但还不能做到有意注意。

6岁之前,通常,孩子更多的是无意注意起作用。孩子更多地专注于新奇有趣的事物,或者自己喜欢的事物上。

6岁左右的孩子,有意注意开始更多地发挥作用,但集中性还表现得较弱。

因此,孩子上了小学,我们需要更多地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让孩子逐渐知道学习的目的,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然而,刚上小学的孩子根本无法明白学习的目的,也没有超强的意志力,这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4-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一、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用无意注意引起兴趣,逐渐开启有意注意。

在孩子没有去上小学之前,和孩子描绘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 孩子到学校后,无意注意就会启动,对学校的各种事物都怀着新鲜感。

放学回家后,多和孩子表达描述,老师对孩子的正面行为的称赞,进一步强化正向行为,也增进孩子与老师的情感联结。让孩子更愿意在学校听从指令,逐渐开启有意注意。

另外,学校里,有自己喜欢的同学,有自己的朋友,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减少因为情绪原因,造成上课不专注。

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学习有规律,这有助于有意注意的提高。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家长更多地引导与帮助。

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时间安排表,比如,放学回来后,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写作业、复习和预习功课,让孩子自己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而几点吃饭,几点上床睡觉基本生活动规律也要慢慢固定下来。当然,还要给孩子留下充足的时间去玩。

慢慢形成规律与习惯,有意注意就开始起作用啦。

因为孩子的专注力有限,所以写作业的间隙,可以玩简单的游戏,和孩子一起放松一下。但要提前制定好规则,玩几分钟,然后继续写作业。这也有助于孩子注意的转换。

三、在有意注意形成的初期,控制和减少外界的刺激,降低无意注意的影响。

比如,孩子看书,写作业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家长不要走来走去,不要一会儿给孩子送杯水,一会儿给孩子拿个水果,一会又去孩子房间门口偷看孩子的情况,一会儿又把电视开很大声。可以坐在孩子旁边,安静地看书,营造出一同学习的氛围。

孩子已经形成良好的有意注意后,能自主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时,这时,即使外界有一些刺激,孩子也很少受到干扰。

四、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外部资源,帮助孩子训练有意注意,提升专注力。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细胞在外界刺激下,细胞间会产生联结,形成通路。在不断地重复特定的任务时,相关的大脑细胞连接的通路就会不断加强。

那么,如果孩子有目的的不断重复特定的专注力任务,对应任务的专注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不断地被加强,最后形成固定的通路。

这时,大脑学会了高效专注所需要的技能,并能够把这些技能迁移到生活和学习的各项任务当中。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外部资源,了解孩子目前的专注力水平,并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能力。

这个产品有趣味性,也有科学性,真是时代进步,科技改变一切!

如果孩子上学前,我们用错误的方式影响了孩子无意注意的自然发展,小学阶段,又没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有意注意,那么,孩子的专注力真的被我们毁掉了。

然而,任何时候改变都不晚,只要我们愿意。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