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部分家长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是为何?

如题所述

我觉得这还是和曲解道德文化传承有关。家长小的时候被教育要尊敬他们的父母,他们长大后也会这样要求我们,在封建年代更是要对父母言听计从。家长的经验主义让他们觉得他们所想即正确,他们的权威不容怀疑,因为我们经历的没有他们多,所以我们的想法不靠谱,既然不靠谱又何必在意呢?我们只要乖乖地按照他们为我们所制定的计划做就对了。


记得10岁那年暑假,来了一个准备考托福的姐姐租住在我们小区,她组织了一个英语兴趣班,招收十几个小朋友学英语,同时还可以巩固她的托福考试内容。我那会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搁到现在就是“社恐症候群”,我排斥这个兴趣班并央求我妈好几次别给我报名,我妈说:“给你报班一个是让你学英语,一个是让你练胆量”,接着就把我名写表里了。

第一次上课,所有的同学都是生面孔,我拿着小板凳找一个犄角坐下,尽量躲开姐姐兴奋的目光。姐姐为了测试我们的英语水平,让每个人用英语简单做个自我介绍,有的同学英语底子不错说得好,受到了姐姐的表扬,有的虽然说得不好,但脸皮厚,逗得姐姐哈哈大笑,而我站那儿哼唧了半天都没挤出一句完整的话,那时候感觉全世界都凝固了,嗓子眼儿有一口气怎么也顺不下去,姐姐让我坐那儿,但是我因为羞愧而发烫的脸颊以及乱跳的心脏直到课程结束也没恢复正常。当姐姐说下课的时候,我抄起板凳就躲回家了。到家我就跟我妈说以后不想去了,我妈说:“不行,我钱都交了,你不去不是白交了,人家又不退。还有,就你那英语成绩,还不好好学学,拿出去给人看不觉得丢脸呀?”我妈连我上课啥感受都不带问一句的,眼里只有钱和我那永远也上不了台面儿的英语成绩。我当时竟然寄希望于外星人赶紧把姐姐带走,这样我就不用去上那个煎熬的英语课了,现在想想简直太搞笑了。

这个愚蠢的想法还让我懂得了心想事成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一点在第二天上英语课时,姐姐依然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被很好的证实了。

在以后的八天里,我几乎每天都做犄角旮旯,因为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更可怕的是我恐惧在陌生同学面前说话,我从不主动发言,被点名也只是应付几句,就这样在那张小板凳上扭来扭曲,左顾右盼的熬过了所有的课程,至今还能记得最后一天离开教室时,我的心情感觉无比轻松。这十天英语课没有让我收获新朋友,对我的英语成绩也没有任何帮助,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那种特别痛苦的感受,这种感受直到今天我妈都不知道,或许有这么档子事儿她都回忆不起来了。


所以,家长只是在利用我们对他们的尊敬,我们的弱小无力抵抗以及他们的经验主义来让我们做他们以为为我们好的事情,而我们走的路没有他们吃的盐多则成为了他们忽略我们感受的最有力的理由。


以上观点仅结合我个人经历所感,如有说得不妥当的地方,还请见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9

我认为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本身要面子,毕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从小的观念就是要尊敬长辈。

作为父母,可能是因为受到上一辈的影响,所以喜欢很多事给子女做主,比如管小孩吃饭这个问题我就一直颇有研究。

大人们都说孩子挑食,所以小时候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他们从没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就算挑食,也不体谅孩子,还一味的强制要求孩子吃这个吃那个。

我从小就挑食,我以为是因为我小,所以才挑食,但是我现在成年了,我小时候不吃的那些食物我现在还是不吃,但是没人看得出我挑食,因为我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饮食,不用父母逼着我吃他们爱吃的食物了,而且我问过身边的朋友,他们都有不吃的食物,小时候不吃,现在依然不吃。

我觉得父母受到上一辈影响有点深,特别是父亲跟我说爷爷让他干嘛他就干嘛,小时候是不敢顶嘴的。

上学的时候,有个很要好的朋友,他特别胆小,他的母亲不常管他,但是父亲总是管他,说一不二,我一开始以为他父亲很厉害,结果后来才知道他爸爸是妻管严,不敢跟老婆顶嘴,所以就命令他。

话说回来就算正常的家庭,父母也有要面子的行为,谁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跟自己唱反调呢?这岂不是很没面子。

总的来说就是固有的思维以及传统的家庭观念导致的,再加上部分家长会有要面子的行为,所以才有这种情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19

有几个可能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大部分家长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1. 文化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长在家庭中担负着权威和决策的角色。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家长往往认为他们对孩子的决策是为了孩子的最好利益,而不是考虑孩子的感受。

2. 教育观念: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成绩和竞争,许多家长认为只有通过高分和进入好学校,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这种观念导致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过度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3. 社会压力:中国社会竞争激烈,家长普遍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亲戚朋友的压力,希望通过给孩子施加更多的学习和培训压力,让他们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压力导致了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4. 缺乏沟通和理解:由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家长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交流和了解他们的感受。这种缺乏沟通和理解导致了家长无法真正考虑孩子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每个家庭和家长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些家长也会非常关心孩子的感受,而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24
人向来都是有著体会和考虑对方感受的能力的,让你觉得父母不考虑小孩感受,有可能是现实生存的压力让父母无法顾及,或者存在代沟缺乏交流,或者父母教育理念里考虑子女感受没有必要性。要说是不是中国家长更不考虑子女感受,我觉得要这麼说虽然也没错,但是其实是缺乏可比性的。相比西方,在中国,家庭文化更被注重,父母跟子女在子女长大成人後仍然有著很深的关系,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双方对对方会有著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一个发展达到饱和的社会,人的一生可以一眼看到头的状况下,密切的父母子女关系应该不会有太多冲突,因为各自的预期和期待都会趋於相同。而在一个快速变革的社会,两代人之间互相的期待难免会有偏差。对於你的例子,我的理解是主要矛盾是你对独立自由的追求和你母亲不管场合要你对她做出回应的要求。你先自己确定一下你妈提出的要求,先不管场合,是不是你应该尽的义务,假如是的话,就应该跟她沟通清楚什麼时候你可以做到,什麼时候做不到,为什麼。并阐明,作为成年人,你有自己做主安排的权利。然後,一旦是同意履行的,一定要尽力完成,这样才赢得信任和谈判筹码。
第4个回答  2023-01-31
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本身要面子,毕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从小的观念就是要尊敬长辈。
作为父母,可能是因为受到上一辈的影响,所以喜欢很多事给子女做主,比如管小孩吃饭这个问题我就一直颇有研究。
大人们都说孩子挑食,所以小时候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他们从没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就算挑食,也不体谅孩子,还一味的强制要求孩子吃这个吃那个。
我从小就挑食,我以为是因为我小,所以才挑食,但是我现在成年了,我小时候不吃的那些食物我现在还是不吃,但是没人看得出我挑食,因为我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饮食,不用父母逼着我吃他们爱吃的食物了,而且我问过身边的朋友,他们都有不吃的食物,小时候不吃,现在依然不吃。
我觉得父母受到上一辈影响有点深,特别是父亲跟我说爷爷让他干嘛他就干嘛,小时候是不敢顶嘴的。
上学的时候,有个很要好的朋友,他特别胆小,他的母亲不常管他,但是父亲总是管他,说一不二,我一开始以为他父亲很厉害,结果后来才知道他爸爸是妻管严,不敢跟老婆顶嘴,所以就命令他。
话说回来就算正常的家庭,父母也有要面子的行为,谁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跟自己唱反调呢?这岂不是很没面子。
总的来说就是固有的思维以及传统的家庭观念导致的,再加上部分家长会有要面子的行为,所以才有这种情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