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会玩“破烂”的名报编辑,成为收藏大家后为何不收字画?

如题所述

说到收藏,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有钱人的爱好,一幅字画、一件瓷器、一块玉佩,拍卖会上动辄几十上百万,家底不丰是决计玩不起。不过,今儿要讲的是中国收藏界重量级的大咖——马未都,一个穷小子靠“捡破烂”出身,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收藏与钻研中,成为中国收藏界的引军人物!

堂堂文学编辑沉迷“收破烂”

新中国成立的第6年,马未都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大富大贵谈不上,温饱小康倒是无虞。建国初期,“红二代”出身的马未都,也曾下乡插队干过农活,回城当过机床铣工。乍一看,这人生经历跟收藏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但自幼喜爱阅读,混迹京圈的马未都并未“安居”于此。20世纪80年代,国内运动“解封”,马未都开始文学创作,1981年,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被《中国青年报》整版发表,本人因此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按理说,写小说出身的马未都应该往作家、文学家的方向发展,可他偏不,反倒去了编辑部。他的每个选择从不合符传统,却与自己的秉性完美契合。

作为当时的“名报”编辑,他有幸跟新中国一流的大文学家们相识、相知,比如王朔、刘震云等等都是他的好友。这不但丰富了马未都的文学见地,还拓宽了他的文学素养与知识眼界。同样,这些老友都知道马未都有个癖好——去地摊收集一些旧瓶旧罐的“破烂”。

那时风气刚开,在80年代北京农贸市场的犄角上、旧货市场、商场入口,总有一些人铺着一块布,摆上一些旧碗、旧碟、老旧的花瓶等器皿叫卖。那时,这些东西不能称作古董,只叫旧物,一件几块到十几块不等。

马未都不仅在北京收集旧物,还到天津、上海等地买旧物。他当文学编辑的这些年,钱全都花在了他视为宝物的“破烂”上。

独具慧眼,靠“破烂”发家成中国收藏界标杆

这样的收藏,他持续了十年,作为一个收藏迷,马未都只买不卖,所累积藏品逾千件。而这十年,中国收藏界迎来收藏热潮,马未都趁热打铁,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1997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创始人,马未都从一个收文物的“破烂王”,渐渐成为中国收藏界举重若轻的人物。

在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可以看到马未都收藏作品从瓷器到家具,从工艺品到门窗,从油画到影像,俱有收罗陈列。这是令人不得不敬佩的一点,马未都在当年毫无引导的收藏之旅中,不仅找到了种类丰富的藏品,还在市场的锤炼下,炼就了一双“火眼晶晶”,收罗之物皆为真品。

同期也出现过许多如马未都一般痴迷收藏的爱好家,但是十年功夫见真章,十年只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马未都。他的一双慧眼不光能挑选鉴别真品,还能跳出文物本身,着眼于整个收藏行业,做长远的打算。

马未都看文物,看到的不仅仅是文物的商业价值,更是它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在他的心里,文物文化价值远超商业价值,这是他与其它收藏家最大的区别。

正因这点差异,马未都玩收藏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与身家,数年积淀,以其丰富的藏品、丰厚的底蕴、精深的鉴赏能力,成为中国收藏界的“大佬”。

2008,马未都被《百家讲坛》邀请为主讲嘉宾,专门讲述了他与收藏的那些事,52讲,每一讲都是精华,每一讲都让人着迷。借着这档节目,马未都由收藏界开始走向大众!

收藏大家却从不玩字画

马未都虽说是收藏大家,但一直规避字画。要说他对字画没有兴趣,不太可能,毕竟字画从来都是收藏界的“心头宝”。从“收破烂”起家,马未都年轻时资产不足,而字画向来束之高阁,待价而沽,成为有钱人的“标榜”,他接触字画的机会不大。

而字画收藏是特别的,其纸张与颜料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质,这就导致真正能流传下来的画作少之又少,在利益的追逐下,大量仿制画流向市场,真假难辨,即便是极其幸运买回真品,又得面临如何保存的问题,所以说字画可当真是个“宝物”,让人花钱买“罪”受!

无论字画有多难遇见,价格炒得有多离谱,马未都从来都不碰,但对字画行业的乱象,他心里清楚得很!曾经有一拍卖会,拍一幅张大千的作品,张大千的真品流出不过三千幅,而市场流通画作却多达三万幅!

可见鱼龙混杂之厉害,鉴于此象,马未都的私人博物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收字画!

懂一行做一行,著书立说才是收藏本质

如果说丰富的藏品界定了马未都收藏家的身份,那么他的克制与理智则奠定了如今的地位。马未都特有自知之明,深深明白“懂一行干一行”的道理。当年虽说文笔不错,但他自知文学底蕴不够,干脆当了编辑,免去了每日绞尽脑汁创作之苦。

收藏更是一样,打一开始他接触的就是器物,在古旧市场浸润数年,将古器物特性研究得透透的,习得一身鉴定真伪的好本领。特长傍身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马未都身上难得的文学修养,他始终认为文物承载的文化价值远远大过其本身。

从他文物收集开始,著书立说是相伴而来的。1992年,《马说陶瓷》的出版成为传统文学的启蒙读物,一路收集一路研究,马未都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以书的形式记录下来,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的手中再度焕发生机。

他多次在公开场所说:“文物收藏的本质就是著书立说”,并不断践行这一理念,企图为中国收藏界树立一个好榜样,正一正行业风气。除了著书立说,他上《百家讲坛》、主持节目《都嘟》、参加各类访谈节目,将文物收藏推向观众,让百姓了解文物的同时,也给予警示,文物收藏深奥复杂,入行需谨慎!

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的马未都仍活跃在荧幕上,讲文物、讲传统、讲发展,对文化的发展他已然是看作一份职责,孜孜不倦的求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给浮躁的社会注入一剂良药,让人“沉下去”传承发扬传统的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