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强化语言教学

如题所述

一、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他们获得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极力为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听、说具体语言环境里,发展了听说能力,达到听懂,说清的目的。如上课前可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三分钟口头表达训练。内容自选,形式不限。训练特点是人人都说,人人都听,每节课都说、每节课都听,并要求学生讲评。这样,就会将听这个语言吸收的过程与说这个语言表达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吸收和表达的过程中吸收、储存和再现知识。让听、说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听、说中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听、说兴趣,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强口语训练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结合鲜明的形象丰富学生词汇,激发学生想说、愿说、有话可说,有话必说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读的训练,提高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
课堂中应加强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多读书。读,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读,要求读懂每一句话,读懂每段话,直至读懂全篇课文。学生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悟的过程,在读中学生各种感官不由自主随之运动起来,自觉感知、领悟,陶冶了情操,发展了思维和语言。如在教学《泉城》一文时,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导读感知。即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先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泉水,并找出有关词句。从而启发学生有目的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中理解。我首先引读描写泉水特点的排比句和前半句,学生补充读后半句,这样师生共同读,既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也使学生和老师对内容产生共鸣。其次将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换种形式与文中句子比较,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比较,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泉城这一景点的理解。最后由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泉多水美的意境,同时也在互评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3.读中品赏。全课结束之后,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齐读课文,使学生边读边品赏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布局谋篇之巧,感受祖国山河之壮丽,激发爱国情感。
三、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加强作文训练要依据大纲要求抓准各年级作文训练重点,根据不同年级及学生特点进行不同训练。
1.加大阅读量。阅读和写作是相互渗透的,读是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提高作文能力光靠作文课是不够的,应该寓作文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指导,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书籍时积累丰富的材料,并学会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作文中。
2.加大作文练习量,采用多种训练方法。(1)仿写。仿写句式如选择关系的要么······要么······ ;仿写典型段落;仿写优秀篇章等。坚持一定量的仿写练习,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到一些语言文字及组织形式,掌握布局谋篇之法,学习遣词造句之功,并及时通过内化巩固。长时间坚持就能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2)开展每日练笔活动。每名学生都有一本练笔笔记,每日可以写一些自己的随感,摘录好的词句、段落、篇章,写观察日记等。老师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材料,为日后写作奠定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