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核心素养有哪些

如题所述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热词,它不是一般的解题能力、答辩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道德”“能力”“情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四能四会”。

能健体会学习

能健体是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规则意识,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

会学习,这里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能友善会感恩

能友善是指培育儿童美好的人性,“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

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能独立会内省

能独立是指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独立意识薄弱,独立精神稀缺,独立能力差劲,心理脆弱,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都与“独立”的缺失有关。会内省是指要懂得反思,在反思中改变。心态平和的接受一切改变,及时适应新情景新问题的出现,培育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能力。

能共处会审美

能共处是指使学生认识到他人的能力,能与不同性格个体良好互动,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具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能与他人为实现共同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会审美是指学生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础上传播美、发展美、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5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最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现代小学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素养。
1、思维素养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三种主要的思维能力,一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它强调严格的推理和论证。二是形象思维能力,这是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其他还有直觉思维、灵感和顿悟等。三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组合,创新思维有助于打破心智枷锁,获得突破性解决方案。
2、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交流,尤其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我女儿的高中已经开始开设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家就可以在线学习,老师可以网络上现场点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在线向老师提问、提交作业等;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横向交流,比进行大规模的全班课堂教学更加方便、灵活。
3、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技之长,这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各种专长的人有机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我们的七号课程就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依托,七号课程可以往更自主、灵活的方向发展,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
4、人文素养
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人人平等意识、正义感、诚信、礼貌等基本素养。而在小学阶段,平等合作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大多是独生子女,在这方面的素养尤其缺乏。
5、身心素养
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平衡的情感对现代人尤为重要,这种素养等长大了再培养就来不及了。学校可以增添这方面的课程,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如何关爱自己、保护自己;让孩子从小接受挫折教育、艰苦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调节、管控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升入初中、高中学业压力特别大的六年,就可以减少各种悲剧的发生,起到防患未然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