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值域的五种方法

如题所述

求值域的五种方法:

1.直接法:从自变量的范围出发,推出值域。

2.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可以根据定义域与对应关系,直接得到函数的值域。

3.配方法:(或者说是最值法)求出最大值还有最小值,那么值域就出来了。

例题:y=x^2+2x+3x∈【-1,2】

先配方,得y=(x+1)^2+1

∴ymin=(-1+1)^2+2=2

ymax=(2+1)^2+2=11

4.拆分法:对于形如y=cx+d,ax+b的分式函数,可以将其拆分成一个常数与一个分式,再易观察出函数的值域。

5.单调性法:y≠ca.一些函数的单调性,很容易看出来。或者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

6.数形结合法,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7.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根据二次方程有实根求值域。

8.换元法:适用于有根号的函数

例题:y=x-√(1-2x)

设√(1-2x)=t(t≥0)

∴x=(1-t^2)/2

∴y=(1-t^2)/2-t

=-t^2/2-t+1/2

=-1/2(t+1)^2+1

∵t≥0,∴y∈(-∝,1/2)

9:图像法,直接画图看值域

这是一个分段函数,你画出图后就可以一眼看出值域。

10:反函数法。求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例题:y=(3x-1)/(3x-2)</p><p>先求反函数y=(2x-1)/(3x-3)

明显定义域为x≠1

所以原函数的值域为y≠1

扩展资料:

值域,在函数经典定义中,因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在函数现代定义中是指定义域中所有元素在某个对应法则下对应的所有的象所组成的集合。如:f(x)=x,那么f(x)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f(x)的值域。

在实数分析中,函数的值域是实数,而在复数域中,值域是复数。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是函数构造的三个基本“元件”。平时数学中,实行“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无可置疑。然而事物均具有二重性,在强化定义域问题的同时,往往就削弱或淡化了,对值域问题的探究,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时好时坏,事实上,定义域与值域二者的位置是相当的,绝不能厚此薄彼,何况它们二者随时处于互相转化之中(典型的例子是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转化)。如果函数的值域是无限集的话,那么求函数值域不总是容易的,反靠不等式的运算性质有时并不能奏效,还必须联系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来考虑函数的取值情况。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求值域的问题有时比求定义域问题难。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了对值域求法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对定义域内函数的理解,从而深化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值域(数学名词,函数经典定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