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无意间在黑板上看到这句话,不太懂什么意思?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意思是:身具智慧会明白,早已能看到本质,已明白怎么的所做所为能带来怎样的后果。身具原则,早已不再单单的攻于心计,而是巧妙得避免各种矛盾,最大友善地完成各种任务,这是智慧。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论快乐的末句。

1929年,钱钟书先生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 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扩展资料:

钱钟书的记忆能力无疑是超凡的,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比起今天电视上外强中干的学术超女超男来判若云泥。  

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被誉为是“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钱钟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氏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钟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论快乐的末句---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
首先,可以说智慧最后的落脚点在于思考和探讨之后的解释和顿悟,而人终其一生,就不由地被牵引着去探究去弄明白一些未知的事情,或宇宙万物,或生死轮回,这些对自身以外东西的探讨到最后还是终结到对自己的关注上。人总是想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生与死,痛苦还是欢乐,爱或不爱,这些都是为什么。人什么时候不关注自己了,也就不会痛苦了。而当然我指的觉醒的人,也有一些人一生都懵懂混沌,不过这样的人是极少的,谁不曾感受过痛苦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精神上的痛苦,而精神上的痛苦就是来源于思考,而越智慧越思考,越思考越迷惘,迷惘找不到出路,自然痛苦。用智慧去探寻无常,去探寻没有答案的问题,而这博弈的双方偏偏是强则愈强,于是不断地明了又迷惘,怀疑再突破,却永远找不到答案,到达不了终点。这就是矛盾,因为你似乎永远也说服不了自己,你的智慧带来的答案永远满足不了你自己,这个很好明白了,因为这不就正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吗。怎么可能有结果,而郁闷的是这件事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假手他人。
人生观这种人们孜孜不倦所创造出来的用以解释人生的所谓智慧的结晶所要解释和要说服的对象正是人们自己。可笑而荒谬。人生又何曾能够真正完全被人生观解释呢。也许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许竟都不曾有过吧。
绕来绕去,也并不见得是你想要的解释,不见得让你明白。矛盾是智慧的代价,人生观永远不能解释人生。
第2个回答  2014-02-20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论快乐的末句---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
首先,可以说智慧最后的落脚点在于思考和探讨之后的解释和顿悟,而人终其一生,就不由地被牵引着去探究去弄明白一些未知的事情,或宇宙万物,或生死轮回,这些对自身以外东西的探讨到最后还是终结到对自己的关注上。人总是想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生与死,痛苦还是欢乐,爱或不爱,这些都是为什么。人什么时候不关注自己了,也就不会痛苦了。而当然我指的觉醒的人,也有一些人一生都懵懂混沌,不过这样的人是极少的,谁不曾感受过痛苦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精神上的痛苦,而精神上的痛苦就是来源于思考,而越智慧越思考,越思考越迷惘,迷惘找不到出路,自然痛苦。用智慧去探寻无常,去探寻没有答案的问题,而这博弈的双方偏偏是强则愈强,于是不断地明了又迷惘,怀疑再突破,却永远找不到答案,到达不了终点。这就是矛盾,因为你似乎永远也说服不了自己,你的智慧带来的答案永远满足不了你自己,这个很好明白了,因为这不就正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吗。怎么可能有结果,而郁闷的是这件事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假手他人。
人生观这种人们孜孜不倦所创造出来的用以解释人生的所谓智慧的结晶所要解释和要说服的对象正是人们自己。可笑而荒谬。人生又何曾能够真正完全被人生观解释呢。也许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许竟都不曾有过吧。
绕来绕去,也并不见得是你想要的解释,不见得让你明白。矛盾是智慧的代价,人生观永远不能解释人生。
第3个回答  2010-02-26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论快乐的末句---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

我说说自己的理解。

首先这么说。智慧最后的落脚点在于思考和探讨之后的解释和顿悟,而人终其一

生,就不由地被牵引着去探究去弄明白一些未知的事情,或宇宙万物,或生死轮

回,这些对自身以外东西的探讨到最后还是终结到对自己的关注上。人总是想明

白自己是怎么回事,生与死,痛苦还是欢乐,爱或不爱,这些都是为什么。人什

么时候不关注自己了,也就不会痛苦了。而当然我指的觉醒的人,也有一些人一

生都懵懂混沌,不过这样的人是极少的,谁不曾感受过痛苦呢,几乎所有的人都

有精神上的痛苦,而精神上的痛苦就是来源于思考,而越智慧越思考,越思考越

迷惘,迷惘找不到出路,自然痛苦。用智慧去探寻无常,去探寻没有答案的问

题,而这博弈的双方偏偏是强则愈强,于是不断地明了又迷惘,怀疑再突破,却

永远找不到答案,到达不了终点。这就是矛盾,因为你似乎永远也说服不了自

己,你的智慧带来的答案永远满足不了你自己,这个很好明白了,因为这不就正

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吗。怎么可能有结果,而郁闷的是这件事你无论如何都不可

能假手他人。

人生观这种人们孜孜不倦所创造出来的用以解释人生的所谓智慧的结晶所要解释

和要说服的对象正是人们自己。

可笑而荒谬。

人生又何曾能够真正完全被人生观解释呢。

也许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许竟都不曾有过吧。

你看,我绕来绕去说的这一段话,也并不见得是你的答案,不见得让你明白,甚至不见得我自己能永远满足于这个解释。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矛盾是智慧的代价,人生观永远不能解释人生。

而勇敢的人,就是要如此前行。
第4个回答  2010-02-26
你这个问题太好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智慧的代价是矛盾,我觉得那只是一种比大聪明高,比大智慧低一等的小智慧,为什么这样说,首先他意识到了事物的两面性,同时没摆脱是与非。事物本生没有是与非,只有有没有存在的必然性,如贪官他就没有是与非,只有在这现在监管体制的他所成长环境的必然。你所说的矛盾主要是,知道事物的两面性,但又无法从情感上去接受它。虽然我能说出这样的话,可我同样也跳不出这种矛盾,这可能就是人的局限性吧!必竟大多数人是俗人。希望在50岁能做到不受矛盾所惑吧!大气晚成嘛。至于对人生观的玩笑,我解读为对成长的烦恼的一种无奈的调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