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百姓中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声望?

如题所述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众所周知,北宋时期有一个敢于为百姓申不平的,叫包拯,人称“包青天”,包拯廉洁公正,英明决断,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高,受到了百姓们的敬仰。正因为如此,包拯也被后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包拯是奎星转世。

包拯在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有关于包拯的艺术作品也非常多,不管是戏曲还是电视剧,都将包拯的故事表现了出来,被人们一代一代传唱。不过虽然后世的艺术作品都是在讲述包拯是如何聪明机智,如何破案帮助百姓的,但实际上,包拯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爱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点,只能说这只是其中一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曾经为百姓们做过一件大事。要想知道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先从范仲淹开始说起。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写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当官的就应当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他在政绩方面的表现十分卓越,在文学方面也尤为突出。尤其是这一句,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不过对于范仲淹来说,影响力大的事情不仅仅这一件,还有一件事,就是范仲淹曾想要所有的官员先富起来。

在宋仁宗刚刚即位的时候,正赶上朝廷之上皇后刘娥一派和寇准一派争斗、在历史上,刘娥算不上是奸妃,而寇准也是一代名臣。不过最后双方争斗,以刘娥胜出结束,自此之后寇准一派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自那之后便一直是刘娥一派霸占着整个朝廷,一直到刘娥去世,政权才真正的到了宋仁宗的手上。当时大宋官员多但是办事效率却低,百姓生活越过越苦,之后范仲淹看准的形式,决定大干一场,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也就是“庆历新政”。范仲淹作为主要领导人,富弼给他做副手,一共是推出了十项内容,其中有一项是“均公田”,意思就是说按照官员的等级来分配田地,通过这种方式让一些地方官先富起来。

这项制度刚一推出的时候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但是很快,“庆历新政”便失败了。虽然“均公田”的制度很好,但是却受到了“择官长”的影响。因为以前官员都是由皇帝来任命的,范仲淹推出这么一项政策,并将任命官员的权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很多官员因此被范仲淹认为“无才”给勾掉了。之后大家都挤破脑袋当官,只要一上任就赶紧圈地,生怕调离了什么也得不到。之后官员们就利用自己的权力开始圈地,而且其中一部分钱,就是来自范仲淹提出的一项“高薪养廉”。所以之后宋朝的官员的俸禄都是非常高的。

总之范仲淹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很多地方官都富了起来,有钱的甚至手里有上百上千顷土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朝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流民,流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便引发了起义与兵变。庆历五年,反对的声音终于是将范仲淹给打垮了,不过打垮范仲淹的不是流民,而是那些受范仲淹影响变有钱的大臣们,因为他们觉得分赃不均,所以对范仲淹有了偏见。范仲淹被打垮之后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职位,并且被派到了边关去。范仲淹离开京城之后,自己留下的烂摊子谁来收拾呢?那就是包拯。

包拯上台之后立马向宋仁宗提出取消“均田制”,改为“限田令”。限田令就是让所有官员的田地不能超过三十顷,其他的土地充公。因为包拯的这项举措是实实在在的在为百姓考虑,所以百姓对此非常感激。在限田令的基础上,包拯就被民间传为了是一个专门政治贪官的“包青天”,而北宋当时也出现了“中兴之象”。其实,限田令并不是包拯和宋仁宗发明的,它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代,正因为限田令的实施,百姓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这才有了“开元盛世”。

唐朝实行限田令过上好日子,到了宋代,包拯再次实施限田令,让百姓有了喘息之机,为“仁宗盛治”奠定了基础。不过可惜的是,唐朝达到“开元盛世”之后便因为杨国忠放开限田令而引发了起义和之后的安史之乱,让大唐从此走向了衰败;而等待着包拯的,则是王安石的变法。

在包拯和宋仁宗去世之后,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成为宋朝权力最大的宰相,王安石怂恿宋神宗,推翻了限田令,推行王安石变法,让北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所以说,谁是为国家考虑的忠臣,谁是为个人的奸臣,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他这个人对百姓好,做事讲公平,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爱戴他,我觉得这也是挺正常的。
第2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包拯大公无私,而且一心一意为百姓做事,所以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声望。
第3个回答  2021-01-10
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包拯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而且确实为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破了很多的案件,帮助了很多的百姓,所以才会在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声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