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朝续命半个世纪的大明首辅张居正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题所述

张居正是明朝赫赫有名的一代内阁首辅,也是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历史人物之一。大明朝正是在张居正的主持之下,又续命了半个多世纪。如果评价张居正的话,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一生了,即“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为什么有功,也有过呢?毕竟人无完人,张居正跟很多人一样,也同样是优缺点并存。

张居正出生在荆州江陵(现在的荆州市)一位秀才家中,自幼聪慧,十二岁考中生员,受到荆州知府的赏识。十三岁,他又考中举人,又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青睐。张居正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只是顾璘怕他年少轻狂,故意让张居正落榜。

之后,张居正再中举人,随后是进士,由庶吉士做到了翰林院编修,打造了通向大明首辅之位的基础。张居正少时聪慧,为人圆融,所以,在宦官、权臣之中,来往自由,与严嵩、徐阶等人,关系都非常密切。

张居正很快凭借自己的能力步步高升,在权力之争中,屡屡获胜,最终位极人臣,有了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

张居正对于大明朝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张居正主政期间,办理了很多有利于明朝江山社稷的事情,让原本已经渐显衰微的明朝,重新迎来了一个小的复兴。

一、收服鞑靼俺答汗,稳定北方边境。

隆庆年间,鞑靼首领俺答汗准备称帝。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一名女子和俺答汗发生矛盾,归附大明。张居正让人妥善安置把汉那吉,并指使边关守将,以把汉那吉要挟率大军压境的俺答汗,迫使俺答汗妥协。

张居正趁机让人将把汉那吉礼送还乡。俺答汗见到了身穿明朝皇帝所赐大红袍的孙子时,也是感动不已,与大明重归于好,表示再不侵犯。同时,俺答汗还送还了明朝的叛臣。

张居正也趁机答应了俺答汗封贡,开设互市的请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稳定了北方边境。

二、改革吏治,实行考成法,提高执行力和效率。

万历元年(1573年),因为万历年幼,而万历生母李太后对张居正又完全信任,张居正有了改革弊政的权力和机会。

张居正制定了跟踪考核官员办事能力的考评方法。他要求各地衙门都分置账簿,记录一切收发文书,以及章程、计划等各类事务,作为稽核底册。底册一式三份,一份留办事衙门,一份送六部相对应的各科,还有一份送内阁。底册上的事情,办完一件,六部各科核销一件,逾期的皆要上报。

带来的益处是,官员的考评、升降、任免有了依据,裁减了大量冗员,政令从此畅通,办事效率提高。同时,也让很多积欠良久的事务得以办理,税捐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库收入增加。

带来的坏处是,原本内阁握有行政大权,张居正通过考成法,将御史言官也纳入了考核范围,监察大权也顺势到了内阁手中。此举虽然加强了集权,却不利于监察。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效率,却不利于制度中弊端的持续发掘和改革,没有长久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三、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充实国家财政。

万历六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土地,查处隐瞒的庄田。万历九年,张居正开始全面实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将税役合并,按亩征收银两。此举,清查出隐瞒的土地三百余万公顷,同时,简化了税赋征收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明朝国库迅速充盈。

四、重用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稳定了北部边防。

张居正任人不拘小格,以才能和办事为主,所以,他容忍了李成梁在辽东总兵任上的一些胡作非为。而李成梁也回报给了张居正辽东数十年无兵患的成果。

戚继光也是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稳坐蓟州总兵十余载,有效防御了鞑靼等部的侵扰。而戚继光也是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快速陨落。

五、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减少了水患。

潘季驯是明朝有名的治理河患有功的大臣,曾经先后四次治理黄河水患。原本,潘季驯在隆庆年间被弹劾罢官,到了万历四年(1577年),张居正再次启用潘季驯,万历六年(1579年),正式让潘季驯再次总理河漕。

正是在潘季驯的主持和张居正的支持下,黄河得到了疏通,河堤得到加固,让黄河中下游此后的数年安然无恙。

张居正去世后,被万历清算,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自尽,全家饿死十余口。潘季驯受张居正的知遇之恩,仗义直言,“治居正狱太急”,虽然被牵连罢官也毫无怨言。

张居正锐意改革,踏实做事,让颓废中的明朝为之一振,给万历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不过,张居正去世之后,却被万历清算,而张居正被清算的原因,正是“身家之过”。

一、痴迷权力,打击异己。

张居正原本还是非常正直的,曾经在隆庆元年上书《陈六事书》,表明自己的改革意见。只是,他的上书入泥牛入海,一去就无影无踪。这让张居正进一步看清了朝廷,有了争权的想法。

徐阶斗倒了严嵩,年迈致仕之后,高拱和张居正同居内阁。张居正联合宦官冯保,驱逐了高拱,成了内阁首辅。再加上万历年幼,李太后的信任,张居正大权在握,不免剑走偏锋。

张居正先是因为父亲去世,不忍回家守孝,放弃刚刚到手的权力,刻意夺情,即戴孝办公。他还廷杖了反对的官员,甚至将一名大臣的腿打断,致使这名大臣落下了终身残疾。

张居正同时还进行严厉的控制言论,禁止批评时政,打压宣扬人性解放的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将代表人物何心隐收押拷打致死。并且,张居正还下令禁止修建和毁去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名山书院。

张居正对待大臣、士人如此,对待万历皇帝也同样不客气。曾经就因为万历读错了诏书上的一个字,就遭到了张居正的严厉大声呵斥。当时,吓得万历惊慌失措,满朝大臣皆惊。

张居正的这些做法,是导致张居正去世之后,被人清算的直接原因。

二、生活奢靡,徇私舞弊。

张居正的确是改革能手,但是,同样有贪欲,爱好被人阿谀奉承。

野史中,说张居正的32人抬大轿,内有卧室、厕所和简易浴盆,张居正吃饭时菜肴过百味,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张居正的奢靡生活应该不假。其去世之后,也的确从张剧中家中抄出了房产、金银器物数十万两之多。一个清廉的官员的确应该不会有这么多家资。

张居正自己很奢靡,却天天教育小皇帝万历,要例行节俭,省衣节食。当万历发现真相之后,才更加痛恨张居正。表里不一的人,的确更遭人恨。

张居正同样也爱好奉承,并且徇私舞弊。通州知县张伦极尽拍马屁之能事,把张居正母亲拍的很舒服。结果,张老太太在张居正面前一句话,立刻被张居正破格提拔,升为了户部员外郎,去管钱粮了。而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在张居正时期,也分别中了状元和榜眼,惹来非议极多。

正是因为张居正确实有实实在在的过错,在张居正死后,立刻被人抓住了把柄,很快被弹劾。再加上万历非常痛恨张居正专权和欺骗他,这才导致张家被抄没,长子自杀,其他子嗣被流放充军的惨剧。还好,万历听人劝,赏了住所还有田地给张老太太养老。

终万历一朝,都没人敢提给张居正平反之事,直到天启年间,小木匠皇帝才逐渐给张居正平反,恢复名誉。到了崇祯时期,崇祯帝感叹当朝无良相,想起了张居正,才彻底为张居正平反。

张居正为人,有大公无私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总体而言,他无愧于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功绩远远大于过错。而且,他的过错也早已偿还了,张居正还是无愧于一代名相之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