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三个世界上著名的城市规划项目,进行阐述,然后说明其影响和历史地位。

最好是城市规划专业人士回答这个问题,这三个项目最好有一个是中国的。

这几个是上学的时候教材上的几个比较经典的规划,还有日本的东京湾规划等。
中国解放后的城市规划,影响都是负面的,比如说北京在苏联专家不了解我国国情和历史的情况下强制出手。。。
中国经典的规划都是古代,从曹魏邺城北宋汴京到清代北京城等等都是杰作啊。
具体的你可以看一下《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城市规划史纲》《国外城市规划史纲》。想要了解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的规划可以看一下王军写的《城记》这本书。

巴西利亚规划
巴西新都巴西利亚是从平地建设起来的新城。
为了改变巴西的工业和城市过分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状况,开发内地不发达区域,1891年巴西宪法规定迁都内陆。1956年,巴西政府决定在戈亚斯州海拔1100米的高原上建设新都,定名为巴西利亚;同年,通过竞赛选取巴西建筑师L.科斯塔设计的新都规划方案,规划人口50万,规划用地152平方公里。
1957年巴西利亚开始建设,由巴西建筑师O.尼迈耶担任总建筑师。至1960年,建设初具规模,正式从里约热内卢迁都新址。巴西利亚的建设当时在世界的城市规划界和建筑界传为盛事。
巴西利亚规划颇具特色。城市布局骨架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功能迥异的轴线相交构成,平面形状犹如有后掠翼的飞机。 东西向的主轴线长6公里,东段布置巴西中央政府各部的办公大楼,严整地排列在大道两侧。主轴线东端是三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构图上、建筑空间上都是视线集中的地方。主轴线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机关,西端是城市的铁路客运站。 南北向轴线呈弧形的翼状,两翼各长5公里许,有一条主干道贯穿其间,与公路连接。主干道两旁布置着长方形的居住街区。每一街区内有高层、多层的公寓以及商店等设施,布置格式基本统一。城市两条主轴线的交汇处,有一座 4层的大平台,在不同层次上形成立体交叉道口,以疏导各个方向的交通。在这里设立全市的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公共客运也大多在这里转站换乘。稍西有体育场。东西轴线的南北两片地段分设动物园和植物园。城市的北、东、南三面有人工湖围绕,人工湖附近散布着若干片独户住宅区。城市有少数小型工厂,布置在火车站的一侧。
巴西利亚的规划设计构思新颖,反映了现代城市规划研究的一些成果。广场建筑群特别是矗立在三权广场上的主要的政府机构建筑,具有挺拔、开阔的气魄。批评者认为它过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考虑不足,未能妥善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就业和居住等问题。

昌迪加尔规划 印度东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是从平地兴建起来的新城市。 1951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受聘负责新城市的规划工作。他制定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并从事首府行政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 昌迪加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干旱的平原上,占地约4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近期为15万人,远期为50万人。
昌迪加尔的总体规划贯穿了勒·柯布西耶关于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的规划思想,并以“人体”为象征进行城市布局结构的规划。
勒·柯布西耶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脑”。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邦首长官邸、高级法院等,布置在山麓下全城顶端,可俯视全城。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附近,地处风景区。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纵横轴线的主干道的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好似“右手”;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南侧,好似“左手”。城市的供水、供电、通信系统象征“血管神经系统”;道路系统象征“骨架”;城市的建筑组群好似“肌肉”绿地系统象征城市的呼吸系统“肺脏”。 城市道路按照不同功能分为从快速道路到居住区内的支路共7个等级,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形成直角正交的棋盘状道路系统。此外,全城还有一个安排在绿地系统中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交通系统。
由城市干道网划分成的矩形街区,每块面积约为100公顷(800×1200米),按邻里单位的概念进行规划,居住人口各为 5000~20000人。邻里单位内的商业布局模仿东方古老的街道集市,横贯邻里单位。邻里单位中间与绿带相结合,设置纵向道路,绿带中布置小学、幼儿园和各种活动场地。
城市行政中心附近设置广场。广场上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布置在不同的高程上。各建筑物主要立面向着广场,经常使用的停车场和次要入口设在背面或侧面。在建筑方位上考虑了夏季的主导风向和穿堂风。广场上设置水池,以增加空气湿度,丰富景观。在设计中强调了建筑空间尺度和人体尺度的关系。
昌迪加尔的规划设计功能明确,布局规整,得到一些好评。批评者认为城市布局过于从概念出发。从建成后的效果看,建筑之间距离过大;广场显得空旷单调;建筑空间与环境不够亲切;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内容考虑不够。城市建成使用后的几十年中,已作了一些调整。

大巴黎规划
法国实行的是5级行政区划管理体制:

22个大区,大区是最大的行政划分,由大区委员会管理。

96个省。每个大区包括数个省。设立省管理委员会,管理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财政拨款。各省是在1790年法国大革命中建立,设立标准之一是所有的公民能够在一天内到达专区政府所在地。

329个区。每个法国省份又被分割为数个区,驻有专区区长,职责是辅佐省长的事务。

3879个乡。每个区再划分为乡,乡的角色实际上是构成一个选举区:在乡级选举中,每个乡推举一名成员代表参与省委员会。在城市地区,一个市镇通常包括几个乡;而在乡村地区,一个乡通常由一些小镇组成。

36568个市镇。市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小的行政单位,对应一个村镇或城市。即使市镇包括数个乡,也只能属于其中的一个行政区。市镇由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治理,后者由市长主管,拥有自己的财政预算。人口最多的三个市镇(巴黎、马赛、里昂)又被划分为45个市区,相当于附属市镇,拥有(市区的)区长和区议会。

作为市镇的巴黎市,是法国的首都,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30多万。一般所说的大巴黎地区,还包括分布在巴黎城墙周围、由同巴黎连成一片的市区组成上塞纳、瓦勒德马恩省和塞纳-圣但尼省。大巴黎地区没有设立独立的行政层级或区划。而只是一个经济区域(或都市圈)的概念。巴黎市、上述三个省以及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马恩-塞纳省和埃松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这片地区在古代也被称作“法兰西岛”,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经济快速起飞,巴黎市区的企业越来越集中,人口越来越稠密。在此情况下,1961年,巴黎市政府建立了“地区规划整顿委员会”,统一领导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最大的举措就是在巴黎周围建设卫星城,减轻市区的人口和工业压力。并且针对当时巴黎大区面积小,人口多的现状,扩大了巴黎大区的行政区划范围,由原先的3个,增加到8个。同时,在巴黎大区设置了“巴黎大区城市规划与开发研究所”,为巴黎大区的建设提出规划和方案。1963年出台了《巴黎大区规划指导方案》。

随着巴黎市的扩大,巴黎与巴黎大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1990年,巴黎大区和巴黎市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共同编写了《巴黎大区和巴黎市的白皮书》,1994年巴黎大区出台了《巴黎大区总体规划》,1996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可持续发展计划》,1999年又制定了《2000至2006年国家——大区计划议定书和大区规划》,这些规划和计划的宗旨都在于强调巴黎市和巴黎大区的建设和整治,保持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均衡发展。

尽管围绕巴黎的发展,巴黎大区的行政区划进行了扩张,但是,作为省和市镇的巴黎,其行政区划则一直明确和固定。特别是在1975年,巴黎获得了自治地位,1982年法律规定巴黎既是市镇,又是省的地位。因此,在行政隶属上,巴黎市和巴黎大区是相互独立的。这些举措的宗旨,一方面在于突出巴黎作为市镇的悠久文化内涵和超强国际竞争能力,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将工业和拥挤的人口向周边省疏散,而在巴黎市,则集中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金融、科技等产业。另一方面在于有效协调各方行动,尤其是交通、居民点、工业区等的布局。通过扩大巴黎大区的行政范围,并通过一级行政力量制定和实施规划,在巴黎大区修建了联系巴黎城区与卫星城的配套工程、高等级公路、高速地铁等,从而实现巴黎市与巴黎大区的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9
北京,华盛顿,巴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