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大学生考试作弊这种现象?

对于大学生作弊的现象,你有何看法?

在我看来,如今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十分常见,但是普遍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不诚信,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考试作弊的学生一般都是那些上课不好好听讲,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平时不复习,临考试前也不复习的学生。这种学生想要靠实力及格实在是很困难,所以他们为了不挂科就是采取这种措施。

这种作法虽然危险,因为一旦被发现面临着严重的处分。可是一旦成功又可以潇洒快活几个月。所以就会有学生铤而走险,选择这种方式考试。

现在作弊方法也是五花八门,有传纸条,夹带,智能手机,更有一些高科技的手段类似隐形耳机,隐形眼镜作弊等。用这种方法考试得来的成绩不是真材实料,是对老师,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哦。

希望每个学校都可以重视这个问题,例如发现一次记过或者0分处理不得参加补考等,要让学生意识到做这种事情的严重性。

作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不公平的行为,这让那些辛辛苦苦了一学期的同学的心里又怎么会好受呢?而且就算现在在学校作弊成功了,难道走上社会以后也要靠作弊让自己脱颖而出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里我想奉劝各位学生,平时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课程,多花功夫在学习上。不能整天只顾着吃喝玩乐,谈女朋友这种事情。这样,不用作弊也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8
近几年,考试作弊已成为大学校园里见怪不怪的现象,夹带、偷看、考场交流、换卷、传递、暗号、占据有利地形、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替考、与监考人员联手等各种各样的作弊花招在考场上发挥得是淋漓尽致。
2003年教育部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中就明确指出:“考试作弊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校的良好学风,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因此,如何杜绝考试作弊就成了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现状分析
有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大学生考试经常作弊,有41.9%的大学生偶尔有过一两次作弊,有20.9%的学生想过,但是不敢,有33.7%的学生从来没有过。同时,有47.7%的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同学有作弊行为,有50.0%的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有偶尔作弊行为——这样的数据让我们触目惊心。考试本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手段,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真实性及公平性,而目前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呈现上升趋势,使考试失去了其原有价值和意义,“作弊”这一令小学生都备感羞耻的词汇在当代大学生之间却成了公开的秘密,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到深深的悲哀。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态度是个人依据自己的观念体系,对某一现象所持有的较稳定的评价与内在行为倾向。态度不是行为,但行为却以态度为先导。根据这一观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就应该与他们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 
1、严重败坏学校的学风,使自己荒废学业,丧送一生。考试作弊则是对良好学风的污染和败坏,是对学校正面教育的亵读与践踏。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的背道而驰,是对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严重污染与破坏。
2.养成学生的冒险和侥幸心理,使自己怀疑自己能力,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增长了惰性。虚荣心一天天膨胀,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丑陋。在学校践踏学校管理规范,走出校门后就可能漠视法纪法规,乃至以身试法。侥幸“成功”则可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在更广阔的领域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投机、欺诈乃至犯罪埋下隐患。
3.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在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去践踏竞争规则在竞争中获胜或避免被淘汰,在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竞争规则之下破坏公平竞争规则将是越来越不可想象的,投机、作弊行为在丧失个人诚信的同时,也将失去竞争与发展的机会。
4.在整个作弊过程学生都承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考试作弊的过程与结果对作弊者身心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
三、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考试作弊是一种通过较少的劳动和资源付出获得高收益的非正常竞争手段。经分析,高校大学生作弊现象日趋升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学校管理
高校考试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给了学生可乘之机。第一,学校缺乏专业的考试监督管理机构。第二,考试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第三,就业导向。第四,现行教学管理模式存在弊端。高校的教师授课大多是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进行教学,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对大学生个性的关注,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水平差异较大,枯燥、乏味、说教式的讲课加剧了学生的旷课行为,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考试的时候铤而走险——作弊。
2.学生心理
在自由竞争时代,人们更看重结果,而忽视甚至轻视手段选择的合法性。当前高校中综合测评的排名、奖学金的发放、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无不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学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存在相应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失重,主题价值观错位,意志力薄弱,诚信缺失,功利性强,社会责任感差等,这些与考试作弊有很高的关联性。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有些学生认为大学既然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各种社会实践培养能力,因为毕业后的学兄学姐往往会对还在上学的学弟学妹们说,书上的知识跟现实工作的所用完全不一样,书上的知识没什么用,因而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学习既然没用为何要学,考试抄下能及格就好,更何况许多专业人士一直强调企业要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这种思想使得学生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过多关注各种社会活动,以期待将自己积累的经验作为走向社会的唯一砝码,从而忽略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由于这种认知使部分学生将考试仅仅看成是取得学位的一种途径,只在考前突击复习,若效果不好则会选择作弊。
四、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诚然,大学生考试作弊有其一定的社会客观因素,但是,我们还是要直面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警惕作弊心理和行为的发生。
1.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在大学生管理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改正计划,改变学生被动管理的状况,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将考试作弊与可耻视为一体,主动予以防范。
3.加强高校教风建设。一所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的知识体系、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学习风气和考试自律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身作则,通过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考风。
4.高度重视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学生干部的“选、培、用、考”,把那些热心为同学服务、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选拔为干部,积极指导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及时反馈学生学习动态,严格要求学生干部一定不能考试作弊,利用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宣传考试作弊的利害关系,监督考试作弊状况,充分发挥干部作用,让同学们在考试时心有顾忌,从而减少作弊。
第2个回答  2019-04-28
现在大学生作弊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东西,我认为有如下几点,第一则是价值观的缺失,认为这个社会上诚信不再重要,而结果很重要,以结果为导向型的作弊也好,好好学习也好,最终的结果都是让自己过关,那么何必在于自己的过程和手段的,这就说明一点价值观的缺失或者认知的偏差,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之所以会作弊,因为相对于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大大小小的考试,在那个情况下考试,比如初中或者高中,只是一种对于成绩的检验,并不大学生活,大学的考试并不是像初中高中那么频繁,所以说呢。大学里的考试关乎着自己的升学,毕业证拿到与否,所以说很多人就铤而走险了。
第3个回答  2019-04-28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弄虚做假,就好像古代科场舞弊一样,不过现在作弊手段之多,技术之高超,令古人望尘莫及。如利用写满答案的纸条、隐形耳机、智能手机进行作弊。防不胜防。虽然大学生考试不如高考那么严格,但一旦被监考老师发现,学校的处分是相当严厉的,那就是该科重修和取消学士学位的授予资格。故请大学生们不要以身试法。
用考试作弊来取得成绩,本身就是对没有作弊的学生不公平,人家平时埋头苦读的时候,你在那里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也能过关?
用考试作弊来混得的成绩不是真材实学,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欺骗。
所以奉劝当今的大学生们,一定要花苦功夫,扎实学习。这样,不用作弊也能考出好成绩,千万不能考试作弊。
第4个回答  2022-07-14

首先我个人对于考试作弊这件事是非常反感的,因为我觉得考试作弊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诚信方面是有问题的,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还有自己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复习,每天通宵熬夜的在学习,而有的人就天天玩,天天打游戏,每当到了期末考试就来作弊,亦或者是抄别人辛辛苦苦付出的劳动成果,还有监考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对那些付出经历学习的人是多么不公平啊,最后的成绩竟然还跟自己差不多,自己当时的内心真的是崩溃到极致啊,而这些人真的是花着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来大学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的,最后换个角度来想,其实自己不必在意这件事,自己种下的种子,最终肯定会得出不一样的成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