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胜(黄帝内经)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
上面那句话引用自《黄帝内经》
1)请问什么是“长夏”?
2)长夏胜冬,冬胜夏:这句话如何理解?最好举一个例子。
3)为什么夏胜秋,秋胜春?我觉得春天最好。

谢谢!

2)

翻译:所说的感受四时气候相互克制的关系,是指春季属木,克制长夏土;长夏属土,克制冬水;冬季属水,克制夏火;夏季属火,克制秋金,秋季属金,克制春木,这就是四时气候相互克制的关系。

【1】“长夏”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因为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季,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
【2】长夏胜冬,冬胜夏:长夏属土,克制冬水;冬季属水,克制夏火。
【3】夏季属火,克制秋金,秋季属金,克制春木---这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来说的,跟个人喜好没有关系。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是中医里面的理论,解释起来有些复杂,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看看相关的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9
1所谓“长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间的一段时间,以雨水多、湿气重为特征,在五行属土。这也是为了让季节和五行搭配起来的办法。
2“长夏”属土,“冬”属水,五行中土克水,所以说长夏胜冬;“夏”属火,五行中水克火,所以说冬胜夏。
3“秋”在五行属金,夏胜秋就是火克金,“春”在五行属木,秋胜春,就是金克木。

这里讲的是五行与季节的配属问题,也包含着疾病在季节变化过程中的转归问题,比如说,老年哮喘往往在冬季加重,而到了长夏时节天气变热变湿,哮喘会减弱。并不是说哪个季节最好。
第2个回答  2020-12-24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

第3个回答  2019-01-28
唉......《黄帝内经》毕竟属于一部“跨时代的古代中医药文献汇编”,而其中文字古奥,且遗漏、拼凑、增删、错误大多难以考证。这对于后世学者实属悲剧。在如何看待这部被后世推崇为中医经典之首的著作方面,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且很多文字迄今难以达成共识。
古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一些现象,并发觉到这些现象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这些有规律的现象,对指导人们今后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至于古人对这些现象这些规律认识的水平,往往体现在文字说理上。有些文字说理比较能够透彻地解释那些现象和规律;有些文字说理则显得牵强附会。而后世学者出于对经典的推崇敬畏和珍惜,宁愿将错就错,也不舍得删改其中任何文字符号——要知道:原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文献,怎舍得再次缺失?
从学术层面看,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可以各持己见,但在具体专业领域,达成共识的看法更具权威性。无论如何,文字说理不仅用于解释过去观察到的现象和认识到的规律,更主要的作用,乃在于指导今后的生活实践。究竟哪些文字说理更有价值?还得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和观察。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长夏,是指主观上感觉到度日如年般难熬的夏日。古人对于时间概念的共识,包括时间点和时间段两个方面。所谓时间点,比如此刻、早晨、午时、春——用以表达事物运动变化的某个时刻;所谓时间段,比如1个呼吸、2个时辰、3个月、5年——用以表达事物运动变化所需的时长。人们往往喜欢舒服的季节而讨厌不舒服的季节。所以,长夏一词,带有相当浓厚的感情色彩——度日如年般难熬的夏日。
2)关于“四时之胜”。时间一词,本身并不包括制约、胜败含义的。但这里所谓的四时,显然是指四季之气候特征及其千变万化之间的关系。人类早就非常关注天气、气候、地理环境的各种现象的属性、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限于不同生产力阶段的认识水平,得出的各种结论,学术价值也各不相同。气象万千,相关因素非常之多,古人对于四季的形成原理,认识过程也非常不易。由于早期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古人对于气象变化的动力学原理,也套用五运六气学说加以认识和体验。从自然界五类属性物质的相互关系,到一年四季周期变化的观察,以及风寒暑湿燥火雷电旱涝冰霜雾露地动山摇等各种变化的感受,结合厥阴少阴太阴阳明少阳太阳学说,形成一套五运六气说理体系,用以解释气候气象地理现象,并指导后人的生活实践。所谓“长夏胜冬”、“冬胜夏”,实际是指“土胜水”、“水胜火”这种“五行关系”。
3)所谓“夏胜秋”、“秋胜春”,其中的“胜”,不是好不好的意思,而是代指上述的五行关系——“火胜金”、“金胜木”。你喜欢春季那种生机勃勃的气候环境,谁都喜欢。但世界上万物的运动变化,都存在周期性:生长壮老已,无有幸免。所谓“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不适用于“物体”概念范畴。物质与能量构成物体曰生,物体组织结构逐渐完善曰长,物体组织结构成熟曰壮,物体组织结构疲劳退化曰老,物体组织结构解散曰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