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母亲和书》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主要内容:

母亲是个受到病人称赞的好医生,她很美丽,我由衷地钦佩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我七岁的时候。我顽皮,打碎了一张邻居家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母亲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

母亲其实和父亲一样爱我,只是她比父亲含蓄。母亲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

母亲是怕我读坏了眼睛。她常常从单位里借书回来给我读。我过八岁生日时,母亲买了一本《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书送给我。

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现在,我每出一本新书,第一本就送给母亲。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赵丽宏的诗歌让人想起诗歌的自由本质,它是令一切梦想和爱得以成真的必要条件。赵丽宏是一位“自我反思型”的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最宝贵的艺术价值,同时又兼容了时代的敏感话题。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胜过任何一种成功的模仿。”

赵丽宏不仅是一位情怀浪漫的诗人,也是一位文采飞扬的散文家。他把自己的理想和憧憬,通过独具个性的文字,不断地向世界表达着,他的许多作品,语言朴素,叙事简洁,情感真挚,却又清新悠长。

而从赵丽宏的作品中,不论诗歌还是散文,不仅可以发现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陶醉和欣赏,更加发人深省的是文字中透出的宁静、坦诚、真切与淳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丽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赵丽宏《母亲和书》主要内容:
  母亲是个受到病人称赞的好医生,她很美丽,我由衷地钦佩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我七岁的时候。我顽皮,打碎了一张邻居家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母亲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
  母亲其实和父亲一样爱我,只是她比父亲含蓄。母亲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母亲是怕我读坏了眼睛。她常常从单位里借书回来给我读。我过八岁生日时,母亲买了一本《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书送给我。
  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
  现在,我每出一本新书,第一本就送给母亲。
  本文表现了母亲外表严肃、不苟言笑,对儿子要求严格,不夸耀,心里却对儿子爱得深沉。

  赵丽宏出生在上海北京东路的一条普通的弄堂里,他的父亲受过几年私塾教育,粗通文墨,能记帐,能写信。母亲是一位医生。五岁的时候赵丽宏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小学时阅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并能够背诵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散文集《诗魂》出版。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87年,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赵丽宏计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2013年赵丽宏获塞尔维亚国际诗歌金钥匙奖。诗集《天上的船》将由塞尔维亚著名诗人、翻译家德拉甘·德拉戈耶维奇译成塞语,出版发行塞语和汉语的双语版诗集。  赵丽宏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母亲和书

赵丽宏

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母亲的职业是医生。年轻的时候,母亲是个美人,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她年轻时独有的那种美质。儿时,我最喜欢看母亲少女时代的老照片,她穿着旗袍,脸上含着文雅的微笑,比旧社会留下来的年历牌上那些美女漂亮得多,就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那几个最有名的电影明星,也没有母亲美。母亲小时候上的是教会的学校,受过很严格的教育。她是一个受到病人称赞的好医生。看到她为病人开处方时随手写出的那些流利的拉丁文,我由衷地钦佩母亲。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也要发火训人,我们都有点怕她。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觉得很丢面子。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后来父亲悄悄地对告诉我一个秘密:“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真的打你呢!”我这才原谅了母亲。
我后来发现,母亲其实和父亲一样爱我,只是她比父亲含蓄。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而母亲却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如果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一天吃饭时,我老习惯难改,一边吃饭一边翻一本书。母亲放下碗筷,板着脸伸手抢过我的书,说:“这样下去,以后不许你再看书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你现在这样读法,会把自己的眼睛毁了,将来想读书也没法读。”她以一个医生的看法,对我读书的坏习惯作了分析,她说:“如果你觉得眼睛坏了也无所谓,你就这样读下去吧,将来变成个瞎子,后悔来不及。”我觉得母亲是在小题大做,并不当一回事。
其实,母亲并不反对我读书,她真的是怕我读坏了眼睛。虽然嘴里唠叨,可她还是常常从单位里借书回来给我读。《水浒传》、《说岳全传》、《万花楼》、《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书,就是她最早借来给我读的。我过八岁生日时,母亲照惯例给我煮了两个鸡蛋,还买了一本书送给我,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50年代,哪个孩子生日能得到母亲送的书呢?

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乎我的创作。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买那一期报刊。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问我要。我在书店签名售书,父亲总要跑来看热闹,他把因儿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悦和骄傲全都写在脸上。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我写的书。有一次,父亲在我面前对我的创作问长问短,母亲笑他说:“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为了让母亲从悲伤沉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带着母亲出门旅行,还出国旅游了一次。和母亲在一起,谈话的话题很广,却从不涉及文学,从不谈我的书。我怕谈这话题会使母亲尴尬,她也许会无话可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