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变矿物

如题所述

主要有钾长石、绢云母、石英、绿帘石、绿泥石、黄铁矿等,其中石英、黄铁矿与金矿化较为密切。蚀变矿种以前三种为主。

(1)钾长石:以微斜长石为主,可见少量正长石。在宏观上呈不规则的团块状集合体,镜下多呈不规则的他形或基质胶结状分布在其他矿物颗粒间隙中。尤以交代斜长石最为普遍和强烈。斜长石被交代成港湾状,出现蠕英结构或呈残留体在钾长石中。此种钾长石消光不均匀,可见格状或隐格状双晶,经红外及远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这些钾长石中往往含有斜长石的残留,有序度为0.75~0.9。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的微斜长石的有序度为0.4~0.45,两者有较大的差异,说明二者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蚀变钾长石化形成温度在420℃以上。

(2)绢云母:是一种发育广泛、延长时间长的蚀变矿物,有两种产出形式:一种呈鳞片状集合体与糖粒状石英共生,呈面团或团块状分布;另一种呈脉状沿矿物颗粒间隙或裂隙充填交代。

(3)石英:主要是硅化形成的石英,按其产出特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绢云母密切共生的糖粒状石英,粒度小,且不具波状消光,形成温度340~420℃;另一种是发育在矿化石英脉的外侧,有时与含矿石英脉界线不清,呈渐变过渡,这类石英都是细粒,微晶乃至玉髓状,致密块状构造,是形成乳白色石英的同期热液在破碎绢英岩中发生渗透交代之产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